第(1/3)頁 六月十五。 得知臺灣反賊內部分裂,實力大損,加之南北兩路根本走不通。 施世驃果斷放棄總督出發前定下的三路進擊之策,說服藍廷珍,集結水陸官兵,共計一萬八千人。并起水師戰艦四百余艘,朝鹿耳門進發。 六月十六。 聯軍抵達鹿耳門外海。 施世驃命澎湖守備林亮,游擊林秀為左右先鋒,率領六艘戰船及水軍精兵,先行進擊,拔除部署于鹿耳門沿海的炮樓防線。 然后……兩人一炮沒放,就開著戰船進了鹿耳門。當然,鹿耳門港口炮樓,同樣一炮沒發。 這一幕,直接給施世驃和藍廷珍兩人都看懵了。 這什么情況? 賊軍這是直接棄守港口了? 兩人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林亮林秀率部登陸鹿耳門以后,經過一番搜查,別說人了,連火藥都沒見著半桶,只余幾門空炮立在炮樓。二人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派人先行匯報港口情況。 施世驃得到情報,同樣費解。但作為清初名將,他也不是什么拖泥帶水的性子。 在略微思忖片刻,施世驃當機立斷,下令登陸,還是搶登。 既然賊軍放棄鹿耳門,不管想做什么,那他們都得盡快拿下。真正的戰場,講究的是堂堂正正,陰謀詭詐終歸只是小道。 “傳令下去,全軍登陸!” 施世驃一聲令下,四百艘戰船,列成數隊,拱衛著中央的旗艦,朝著鹿耳門全速開去。 過了半刻,聯軍順利登陸鹿耳門。 施世驃望著眼前空蕩蕩的港口,對著身旁的藍廷珍說:“藍總兵,眼下我軍既登陸鹿耳門。為防賊軍有詐,還請你親率本部,坐鎮此地,以保我軍后勤不失。” 雖然這個概率很小,但還是要預防萬一。 要是真被賊軍繞開,偷襲了鹿耳門,斷了他們后路,那可就麻煩了。 對于施世驃這番還算客氣的命令,藍廷珍欣然答應。一是他是水軍總兵,打陸戰本就不在行,二是人家又是福建水師提督,論品級,比他這個南澳鎮大了半級。 而且人家說的也在理,反正他來都來了,又有一個主官的名號。這領兵有方的功勞是少不了的,也沒必要太過拼命。 就這樣,藍廷珍帶著本部標營兩千,留駐鹿耳門港口。 再算上船上留守的水手官兵,聯軍此番實際登陸兵力仍有萬人之眾。 除卻刀劍藤牌等基本的冷兵器裝備以外,作為福建水師,施世驃的軍隊還列裝有許多的鳥銃和十余門小型陸戰火炮。 這戰力,不說無敵,但對付一般的反賊起義軍,那是絕對夠用了。 稍作休整過后,施世驃旋即率領剩下的一萬大軍,一路南下,朝著安平鎮方向而去。 一路行軍下來,饒是施世驃特意放慢了行軍速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