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雞澤縣野。 這里地勢低洼,是“井丘聯并,可以盈澤”,而家家戶戶又蓄養雞鴨,故“以雞氏澤,名曰雞澤”。不過此地名字由來雖有些隨意,但稱得上是人杰地靈,那位自薦的毛遂便是雞澤人。 而此時從高空俯瞰,在它郊外的道路上正有一支連綿數里的軍隊趕路。 踏踏馬蹄聲中,司馬欣按奈不住地策馬上前,問出多日的疑惑:“陳左尹。項將軍放棄駐守邯鄲,這些時日一直在往北而走,究竟是向哪而去,有什么目的?” 前些日子傳來關中發刑徒軍近三十萬,直奔邯鄲而來的消息,不少將領慌亂無比,唯有這位陳左尹懷揣著必勝的信念,舉出無數例子說服眾人,振奮軍心。 接著高層將領經過內部討論,楚軍撤離邯鄲,朝北轉移。 但那次會議參與者不到十人,作為新降的秦將,他沒有資格參加。 而它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導致司馬欣疑惑的緣由。 此時陳洛騎乘在馬上,穩穩當當的,興致正濃地在和郭黎討論著“御馬三寶”的制造方案該如何設計。 被前來的司馬欣打斷后,他搖頭說:“司馬將軍,關于軍事行動方面,羽兄和龍將軍、鐘將軍他們自是有正確的思路,我是從來不會插手干擾的。 不過你若實在是疑惑,我倒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解答你。” “陳左尹請講。”司馬欣神色恭敬地拱了拱手,不過在心中暗道:陳左尹不愧是楚軍中的第二人,說話如此油滑,滴水不漏將自己的問題直接堵了回來,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是一個都沒說。 畢竟陳洛參加了一旬前的那場會議,哪怕沒有發言參與討論,也不可能將商議的具體內容與決策結果忘記。 陳洛策馬離開隊伍中心,到了隔人群有著十數米的地方,才是對跟來的司馬欣說:“您長久在邯鄲經營,所以對離開那里會有不適,我能夠理解。 但站在楚軍的角度來看,在邯鄲城內與關中而來的刑徒軍決戰,無疑是最差的選擇。” “此話怎講?”司馬欣不解,“邯鄲城堅墻高,外加上次劫來的糧草,足以供應我們四五個月,守城何嘗不是上佳之選?” 陳洛搖了搖頭:“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離開邯鄲乃是我們權衡諸多利弊后做出的選擇。 首先,邯鄲乃是趙地,我軍皆為楚人,語言口音多有隔閡,直到我們離開之前,邯鄲百姓大部分并未信任我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