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滿滿都是大佬傳授的經驗啊! 拿起漆杯喝了口水,項羽繼續說:“不過章邯雖強,但這支主力秦軍并非由我們前去迎戰,諸位倒不用太過擔憂。 此番我們由薛郡而擊東郡,那邊駐守秦軍乃是由王離軍留下的部分士卒守衛。 對了,根據前些日子傳來的消息,原本魏地那些王離統率的秦軍全部撤離,大部分是回往關中。” 這是個值得玩味的消息,楚國大部分人得到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都是不信,認為這是假消息。 王離所率的十數萬秦軍,若是從西邊的淮陽郡襲來,配合上南下的章邯部,那他們怎么抵擋得住? 但反復確認這是真消息后,不少人仍是對此不解,只能歸結于“天佑大楚”。 而項羽算是最早察覺問題所在的那批人。 他此時瞇了瞇眼道:“關中雖未大旱,大河亦未潰堤,但那趙政之前留下存糧不多,這扶蘇繼位后,又派出大軍四處征伐,估計錢糧近空,不得已得是讓王離班師。 因此我們面對的東郡秦軍,大概不會太強。 而拿下東郡的濮陽后,我們的選擇倒是多了。 既可以沿江取河內之懷縣,奪河東之安邑,溝通楚魏,合縱抗秦。 還可以東去濟北,截秦軍糧道,以乏其兵,困章邯于東海郡而不得出。 總之,那時我們的選擇不少,根據實際的情況再做出選擇吧。” 項羽的兵略謀劃,簡直讓帳內這些人震撼。 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那便是大開大合。 這計劃中整體的方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真讓尋常的將領前來執行,恐怕他得傻眼。 一步一步的行動連貫無比,卻像是完全沒有考慮過可能出現遲滯的情況。 比如東郡久攻不下怎么辦,如果去濟北襲擾章邯,截斷不成糧道又怎么辦。 不過這樣的問題,帳內無一人提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