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朝會接下來的時間分外煎熬,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十分微妙,在這樣詭異的氛圍中過了小半個時辰。 當熊心宣布結束,離開大殿的時刻,不少人往項羽和陳洛身邊湊過去。 只是兩人都鐵青著臉,即使有人想來靠近搭話,他們不過擺擺手,顯然不想與任何人進行交談。 和兩人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數十步外的劉邦。 他在這樣的場景里,可謂如魚得水,哪怕同時與五六人交談,他都能做到不疏忽任何一人的感受,與眾人皆是談笑風生。 冷清與熱鬧的分界線格外明顯,一眼便知。 走在退朝隊伍最后的宋義,不由得咂了咂嘴:“這項氏風光無比,讓朝堂唯有他們一家的聲音的日子,似乎也才過去兩個月吧,結果變化來得如此之快,誰能預料呢?” 他身旁的親信恭維道:“哪怕朝堂上風起云涌,宋令尹才是永遠屹立不倒的。” 現在宋義身邊或許并不熱鬧,但是跟在他身邊的這些人都是經過篩選的,屬于是他的核心盟友,與此刻圍在劉邦邊上的那伙人完全不同。 “沒有什么人會永遠得勢,哪怕是當年的吳起,下場又是如何?”宋義面色平靜,“項氏衰,沛公盛,皆是隨王上心意改變而導致的。我需要做的事,是聽從王上的旨意,盡到自己的職責。” “宋令尹高見。”他身旁那些人再是恭維。 宋義輕點了一下頭。 他明白自己和項氏,和劉邦最大的不同,便是在軍中沒有自己的勢力。 看似自己的位置極高,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其實如同湖面上的浮萍,一陣風來便會動搖不穩。 瞇了瞇眼,他望著劉邦和項羽的背影,冷笑心說:“王上利用你們打生打死,說到底是把你們關在同一個籠子中爭斗,待到決出勝負,恐怕就是要我去處理勝者了。” ———— 對于“彭城朝會”這一事件的記載,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記載都是語焉不詳,我們只能模糊地知曉在這場朝會上,是發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爭執。 不過我們能夠從與這場朝會有蛛絲馬跡聯系的諸多后續歷史事件反推,知道它絕對不僅是一場獨立存在的政治事件,它的影響深遠,甚至整個漢初的政治格局都與它密切關聯。現在筆者將在后文為您娓娓道來。——《漢代政治制度研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