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勝聲勢最為浩大的時候,從淮陽到上黨,全屬于他能影響到的勢力范圍,卻在旦夕之間身死于 “陳勝不過區(qū)區(qū)戍卒耳,驟然稱王,并非真乃天生貴種,失敗實屬正常。”宋義此時接話,“現(xiàn)在王上乃是懷王之后,將軍是項燕將軍的后人,這自然是不同的。” 項燕沉聲道:“宋將軍,現(xiàn)在我是召集大家來商議接下來救齊的計劃的,并非是來聽這些事情的,希望你能說出一些有用的建議來。” 宋義依附于熊心,而非項氏,這次出征,項梁這邊的裨將便是宋義,隱隱是有熊心用他來進行掣肘的意味。 邊上的項聲同樣補了一句道:“陳司徒同樣是當(dāng)初跟隨陳王起事之人,照你這么說來,也是看不起陳司徒?” 被提及的陳洛見狀,微笑出聲:“宋將軍之言頗有偏頗,其實要我來說,在座諸位都算是受到些許陳王的余蔭。 若無他率先起事反秦,首倡大義,宋將軍指不定還在哪里與秦吏打交道呢,豈能在此處領(lǐng)著數(shù)萬大軍? 何況,以出身來論能否成事,屬實是毫無道理,當(dāng)年太公望,不過是鄉(xiāng)野之人,秦相百里奚,更是只是奴隸,宋將軍難道認(rèn)為自己比他們的成就要更上一籌嘛?” 對于陳勝的觀感,其實在他心中算不上太好,更何況前一陣還聽到陳勝還是誅殺了吳廣的消息,更是扣分項。 在自稱為王后,陳勝變質(zhì)得太快。 要是他能夠保持初心的話,陳洛當(dāng)時或許不會選擇離開。 但是陳勝的功績無可否認(rèn)。 他能從閭左之徒,成為反抗秦王朝的第一人,這就遠(yuǎn)比宋義這靠著祖輩的人要強。 宋義被連續(xù)反駁,鐵青著臉丟下一句:“那我倒想知道陳司徒又有何高見,能夠擊退秦軍,解齊國之圍。” 然后他便是低下頭去,不再言語。 項梁在上位溫和一笑說:“宋將軍莫要生氣,陳司徒不過心直口快了些,大家此去是為了擊破秦兵的嘛,還是要通力合作的。” 他這話里話外,其實都是在幫陳洛說話。 宋義只能忍氣吞聲,無奈地勉強答應(yīng)兩聲。 而陳洛此時又是繼續(xù)道:“項將軍,在下確實有一良策獻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