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這個魏延不一樣》


    第(3/3)頁

    魏延借機詢問道,鋪墊了這么久,不就為了問這個么。

    “呵呵,讓后生笑話了,我們這流民、賤民、奴婢,哪有資格去分土地啊,能活著,就算是主家開恩了”

    老農慘笑幾聲,隨即帶著一眾農人離去,不管魏延如何挽留,他們也不在理會自己,又恢復之前的樣子,死死沉沉,毫無生機,如同行尸有肉一般。

    “王芝!”

    “末將在”

    “派人跟上去,看看回哪里,至于其他人,跟我去太守府”

    “諾!”

    看著農人遠去的背影,一股無名業火從心底涌起,作為一個文科生,歷史是必修課,老丈口中的流民、奴婢,在魏延看來或許有另外一個名詞更適合他們——佃農。

    佃農,這個名詞興盛于魏晉時期,指世家豪族蔭庇下的農民,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主動或者被主動的失去戶籍、失去土地,淪為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的農民。

    這也是為什么,在東漢中期尚有5000萬人口,到三國后期,只剩下800萬人口的原因,除了死于天災、人禍外,有很大一部分,被世家豪族藏匿了起來。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大漢戶籍制度的崩潰,以及地方官員的不作為所造成的。

    漢承秦制,所以繼承了十分嚴密的戶籍制度,百姓死亡、或者遭受天災、人禍侵襲時,只要百姓逃亡,不能及時返回,就會被注銷戶籍成為“活死人”。

    而在漢代,在戶籍上又有著嚴厲的考核制度,一旦某地有大量百姓逃離戶籍,淪為流民,那當地官員,輕則被罷黜官職,重則被斬首抄家。

    所以,有很多地方官員,因懼怕朝廷責罰,就不敢申報朝廷,同時,也就不敢在每年案比之時據實上計,以消除戶籍減少稅負,這樣一來,逃戶不注銷,那稅負也就不會減少。

    相應的,多出來的部分,只能強加于其他民戶頭上,如此循環往復,逃戶就會越來越多,淪落為流民的人也越來越多,導致地方民政敗壞。

    所以,魏延現在很好奇,犍為郡目前記錄在冊的戶籍,到底還有多少戶。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城县| 灵川县| 高阳县| 阿巴嘎旗| 延川县| 兖州市| 天水市| 克什克腾旗| 新宾| 霍州市| 兴业县| 工布江达县| 永靖县| 类乌齐县| 米泉市| 安平县| 东阳市| 永嘉县| 图木舒克市| 额尔古纳市| 屏东县| 宜昌市| 吉林省| 澎湖县| 舞阳县| 建宁县| 新河县| 芷江| 徐闻县| 通河县| 和平区| 色达县| 江源县| 庆城县| 商城县| 措美县| 玉山县| 罗城| 霍山县| 名山县|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