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 農家肥-《這個魏延不一樣》
第(1/3)頁
大漢第一堆肥廠,顧名思義就是肥料廠,名字聽起來霸氣,可走近一看不過是擁有幾個小作坊的小廠,甚至連個像樣的設備都沒有,取這樣的名字不過是滿足魏延的惡趣味罷了。
來到大漢后,魏延曾多次下地考察耕作方式,發現百姓們也在田間地頭使用農家肥,用來增加土地肥力,只是方式不敢恭維而已。
你能想象不久前才拉的新鮮粑粑,就混合著少許的水,然后將其淋入地中。
冬天還好,可一到夏天不但味道讓人上頭,還很容易滋生病蟲害,讓糧食產量不增反減。
為此,魏延便動起了心思,怎樣才能更高效的利用農家肥。
不久之后,魏延便想起在小時候,央視七套有個固定節目叫《致富經》,其中有好幾期,就是教導農民們,如何堆制富含磷、鉀的農家肥。
為此,在修建革新鎮時,最先修建的不是民居,不是鎮公所,不是匠作坊,而是公共廁所,其目的不言而喻,只是為了收集糞便,以便制作農家肥。
其實在漢代,大的城市里也是有公共廁所的,只不過名字不叫公廁,而叫都廁。
都廁,廣泛用于城市中,在鄉村里基本沒有,都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而都廁的構造也十分簡潔,就是在城內某個犄角旮旯里,先挖一個大坑,然后上面搭幾塊木板,最后再修一間茅草屋。
每過一段時間,再派專人來清理糞便,不讓米田共溢出來,保證城市的整潔和衛生。
這樣構造的廁所,工作人員在的收集時,只能用瓢,一瓢一瓢的舀起來,十分的不方便,甚至稍有不慎,還會跌入其中,毀壞一天的好心情。
鑒于此,魏延便以九十年代的旱廁、現代公廁為藍本,改良更具有現代風格的公廁。
改良后的都廁,整體結構不再是茅草屋,而是磚石結構,變得更加耐用,不至于被一場雨,一場風給摧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滨州市|
同仁县|
都兰县|
巫溪县|
增城市|
六安市|
行唐县|
射洪县|
通化市|
清水县|
缙云县|
雅安市|
奈曼旗|
崇仁县|
刚察县|
鞍山市|
凤阳县|
临高县|
鄯善县|
高淳县|
内乡县|
丹凤县|
同仁县|
镇巴县|
西吉县|
南川市|
祥云县|
榆中县|
连平县|
望城县|
马山县|
三台县|
平乐县|
讷河市|
嘉定区|
镇赉县|
威宁|
贺兰县|
原阳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