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臨蒸策2-《這個魏延不一樣》
第(3/3)頁
“周瑜雖取得江陵,但曹仁豈是易與之輩,不但周瑜中計,導致身受重創(chuàng),連江東五萬大軍,已去其四成,傷亡慘重。
如果孫權(quán)不放手南郡,只能在江陵屯駐重兵,同曹仁在襄樊一帶對峙,再加之在合肥有李典、樂進等老將,對揚州之地虎視眈眈。
如此一來,孫權(quán)將會面臨來自曹操的全部壓力,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而主公也可以孫權(quán)為屏障,采取文長之策,在荊南之地養(yǎng)民,然后繞過交州繁華之地,向交趾一帶擴張,以待天時”
在魏延獻策之前,他對于南郡勢在必得,畢竟益州對劉備太過重要,但魏延獻策之后,他就有不同的看法。
向南擴張,養(yǎng)民屯兵,編練蠻族,添為精銳,堂堂之師,橫掃江東,以定天下。
“所以,江東諸臣一定會勸諫孫權(quán),將南郡借于主公,共同分擔來自曹操的壓力,就算周瑜反對也無濟于事,畢竟江東民少而兵寡,如果繼續(xù)屯兵江陵,恐治地有奔潰之危。
當然,如果孫權(quán)言借,主公一定不能答應,因為有借必還,而南郡關(guān)乎益州與荊南之聯(lián)系,絕不可落入他人之手,一旦益州與荊南聯(lián)系被斷,一定會被曹操與孫權(quán)各個擊破。
所以,主公可先推辭一番,然后以南郡富庶之地,皆在曹操之手為由,以江夏兩縣之地,同孫權(quán)換取南郡之地。
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兩利相權(quán)取其重,權(quán)衡利弊之后,孫權(quán)一定會答應置換的。
屆時,待主公攻取益州后,以南郡為節(jié)點,將荊、益二地連成一片,天下成鼎立之勢,隆中之策成矣。
然后再采取文長之策,養(yǎng)民屯兵,待時機成熟,兵出荊、益以定天下”
諸葛亮不愧是武侯,僅三言兩語,就將江東眾人的心思摸透,所以,南郡之地,幾乎唾手可得。
諸葛亮的想法沒錯,但他高估了江東,高估了孫權(quán),導致隆中之策,落得滿盤皆輸。
魏延也不再沉默,走到軍略圖前,指著江陵沉聲說道:
“軍師,此策雖妙,但有巨大的漏洞,稍有不慎,我等有傾覆之危”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淮阳县|
西贡区|
道孚县|
天津市|
南开区|
上杭县|
河源市|
三明市|
合作市|
静乐县|
淮滨县|
嵩明县|
焉耆|
阿克|
连州市|
麻栗坡县|
怀柔区|
汶川县|
琼中|
前郭尔|
都安|
沙田区|
万山特区|
田林县|
天峨县|
虹口区|
上栗县|
吉林市|
丰原市|
昭通市|
明水县|
武功县|
湾仔区|
文成县|
荃湾区|
杭州市|
斗六市|
赤峰市|
孟村|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