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為了在探測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時為了戰勝人類,SAAN決定要利用其在雷達探測技術方面的先進設備,透過金星濃密的云層,詳細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質構造。
1989年5月4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帶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重量達3365千克,造價達4.13億美元。
而后來的事實說明,麥哲倫號是迄今最先進最為成功的金星探測器。
麥哲倫號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它可透過厚厚的云層,測繪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場的物體圖像,其清晰度勝過迄今所獲金星圖像的10倍。
它裝載的高分辨率綜合孔徑雷達,其發射、接收天線,與著名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定向天線相似,并也是3.65米直徑的拋物面形天線。
但是其性能比前者提高了許多,麥哲倫號在金星赤道附近250千米高空時,分辨率也可達到270米。
麥哲倫的中心任務是對金星作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探測研究,通過先進的雷達探測技術,研究金星是否具有與河床和海洋構造。
因為人類科學家推測,大約40億年前金星上有過汪洋大海。
經過15個月的航行,麥哲倫號于1990年8月10日點燃反向制動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時3.96萬千米減至2.79萬千米,成功進入圍繞金星的軌道。
麥哲倫號從1990年8月10日至1994年12月12日,一直圍繞金星進行探測,最后在金星大氣中焚毀。
可以說,現階段人類向金星發射的四十多個太空航天衛星或偵測器,沒有一個能像發射往火星的偵測器,長期存活。
這也不難怪蘇辰會感到麻煩,更別提在金星大氣中,還有對金屬生命可謂是克星的,一層厚達20到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
那么新的問題來了,去除金星和火星,蘇辰還有選擇嘛。
答案自然是有的,近的如火衛一和火衛二,遠的如灶神星、谷神星與姬神星、愛神星,以及近地小行星帶。
可是如果選擇這些“雞肋”星,那么蘇辰為什么不從金星和火星中選擇呢。
想到這里,蘇辰打定主定,定下先金后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