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巨噬細胞-《我的金屬巨龍分身》
第(2/3)頁
一般說核分葉越多,表明細胞越近衰老,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有些疾病情況下,新生的中性粒細胞,也可出現細胞核為5葉或更多葉的。
而桿狀核粒細胞則較幼稚,約占粒細胞總數的5%~10%,在機體受細菌嚴重感染時,其比例顯著增高。
中性粒細胞的胞質染成粉紅色,含有許多細小的淡紫色及淡紅色顆粒,顆粒可分為嗜天青顆粒和特殊顆粒兩種。
比如現在涂片的嗜天青顆粒中性粒細胞的較少,呈紫色,約占顆粒總數的20%,光鏡下著色略深,體積較大。
而電鏡下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0.6~0.7μm,電子密度較高,它是一種溶酶體,含有酸性磷酸酶和過氧化物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異物。
至于涂片上的特殊顆粒中性粒細胞,它們數量多,呈淡紅色,約占顆粒總數的80%,顆粒較小,直徑0.3~0.4μm,呈啞鈴形或橢圓形,內含堿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
吞噬素具有殺菌作用,而溶菌酶能溶解細菌表面的糖蛋白。
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吞噬功能。當機體某一部位受到細菌侵犯時,中性粒細胞會感覺到而行動。
因為它對細菌產物及受感染組織釋放的某些化學物質具有趨化性,中性粒細胞能以變形運動穿出毛細血管,聚集到細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細菌,形成吞噬小體。
當吞噬小體先后與特殊顆粒及溶酶體融合,細菌即被各種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它具有殺菌作用的蛋白質、多肽等成分殺死并分解消化。
由此可見,中性粒細胞在體內起著重要的防御作用。
但是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胞后,自身也會壞死,成為膿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中停留約6~7小時,在組織中存活約1~3天。
至于嗜酸性粒細胞,它只占白細胞總數的0.5%-3%。
嗜酸性粒細胞呈球形,直徑10到15μm,核常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直徑為0.5~1.0μm。
均勻、略帶折光性的嗜酸性顆粒,染成桔紅色。
在電鏡下,涂片上的嗜酸性顆粒,多呈橢圓形,有膜包被,內含顆粒狀基質和方形或長方形晶體。
它的顆粒含有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過氧化物酶和組胺酶等,因此它也是一種溶酶體。
嗜酸性粒細胞還能作變形運動,并具有趨化性。
所以它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釋放組胺酶滅活組胺,從而減弱過敏反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高雄市|
宁海县|
阿拉善盟|
凌源市|
汉川市|
钦州市|
义马市|
桂阳县|
溧水县|
芜湖县|
遂昌县|
庄河市|
建宁县|
清河县|
静乐县|
南华县|
华容县|
扎兰屯市|
长海县|
元阳县|
平和县|
邵阳市|
广东省|
阿克陶县|
松桃|
云和县|
闵行区|
双流县|
保山市|
岳西县|
吉安县|
建始县|
雷州市|
安化县|
崇仁县|
蓬溪县|
息烽县|
伊春市|
黄龙县|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