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活動王利民搞得很隆重,一個內地縣級市,搞出一個萬頭養豬場,而且都是進口的設備和仔豬。這種事情在全國都少見。 因此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王利民也算火了一把。邱市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市,第一次出現在各級媒體中。 隨著報道的深入,全國各地來參觀的單位和個人絡繹不絕。要是換在以前,這筆招待費絕對是市財政的一筆負擔。 但是自從去了廣州參觀學習之后,王利民學會了人家的方法。那就是食宿自理,市里只負責開車接送和講解養豬場的各項流程。 王利民也不怕別人學了去,設備和豬仔都是國外進口的。有外匯你就去進口唄,反正中國這么大市場呢。一萬頭豬放里面水花都看不到一個。 而且,隨著參觀的人數增多,豬場的銷路已經被打開了。這么干凈的環境和防疫措施,一些大的單位已經開始訂購。 人家財大氣粗,一次都是成百上千頭的定。而且都是提前下定金那種,而且價格比市場高了一截。當然,這個跟王利民關系不大,因為這個豬場是葉家和德國公司的合資產品。市里目前連稅收都沒有。 不過有豬場開始運營之后,需要的糧食和青飼料也是個天文數字。各種飼料加工廠開始出現,最大的就是麻務鄉第一飼料廠。 飼料配方是瑪莎免費提供的,這個掌握在郝長久手里,那就是他的命。 為了保險,他特地把需要的各種東西交給其他小廠去生產,鄉飼料廠只進行最后的合成。他還為這個飼料注冊了商標,叫無雙牌。 不得不承認人家老外對于養殖的研究超前了很多。他們對于飼料的各種成分都有嚴格的配比,不能有絲毫馬虎的。 不過這樣一來,飼養成本也提高了很多。加上飼養棚的費用,每頭豬的利潤簡直精確了到了近乎于零差別。 這也讓大家徹底開闊了視野。要知道中國人的養殖業可是世界上最早的。但現在看來,那種一家一戶的養豬模式真的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