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是鄉政府的產業,所以到是沒有幾個職工。下井的大部分都是附近村民。其實效益不好并不是這個礦井煤不行,而是因為管理問題。 本來這個礦是由一個副鄉長負責的。只是這家伙私心有點重,把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安排到礦上,而且都是只拿錢不干活那種。 他這樣做,鄉里其他人自然也就效仿。最后弄得不干活的人比干活的人還要多了。 這些人雖然不干活,但是拿錢拿的還多。他們閑的沒事就琢磨怎么克扣下井那些人的工資。因為多扣出來一些,他們就能多拿一點。 再加上鄉里一些迎來送往的招待費都要在礦上報。幾年下來,這個礦成了一個填不滿的大坑。工資都發不起了。 礦上沒錢工人自然要找鄉里鬧,反正這是鄉里的產業。鄉政府本來就是上面發工資的政府單位,哪里有錢填這個窟窿,所以老書記退休之后,新調來一個新書記。才決定徹底把這個大包袱給甩了。 二紅之所以能得到消息,其實就是新書記派人挨個去個體煤礦通知的。他的意思就是價高者得之。不得不承認,這個新來的書記做事還是非常有眼光和魄力的。 不過目前唐城這一片,個體煤礦做的最好的就是二紅了。因為她是唯一擁有綜采設備的小煤礦,剩下的還都停留在打眼放炮的階段。 自然,高來福也得到了通知。這個家伙雖然設備沒有二紅的先進。但是因為礦井好,干的時間又長,自然手里資金比二紅還要充裕。 報名者都要交保證金,每家十萬。不交保證金的人不許參加競拍。小伯子本來也得到通知了,只是他看二紅也報名了,就沒有再摻和,他不能跟二姐爭。 雖然兩個人仍舊可以合伙,只是生意做久了的人都知道,能獨資的時候最好不要合資。當然,那種資金巨大的項目除外。 日子很快就到了陸書記通知的競拍日期。陸書記叫陸東風,是市里企業局下來的一個科級干部。年輕,做事雷厲風行。這次競拍他親自主持。 當然,那個年代內地還沒有正規的競拍公司。陸東風還是從港臺電影里面學到的這個方法,那就是他出一個底價。讓參與者自己競價。競拍底價是五十萬元,一次加價不許少于五萬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