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充滿一些壓抑,一些偉人相繼離開,還有疫情的再次加劇。
人們在網(wǎng)絡中容易達成共鳴,也容易引發(fā)紛爭,現(xiàn)實中沒有絕對的認同,卻常常有惡意的詆毀,總之,真正懂得的人總是會自覺避開這些無意義的紛擾,卻并非沉默,而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做好自己的事。
說的上話的朋友,只要愿意還是能找到的,盡管不常聊天,那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只要明白自己,聯(lián)系的時間多少,頻繁與否又有什么關系呢,就像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為什么還要在意別人的說法。
我是不太喜歡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年輕人那種網(wǎng)抑云氣息的,事實上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人遠比那些營銷號說的要開朗,大家上網(wǎng)其實也只是找一種認同感,沒有人愿意把時間用于爭論誰對誰錯。
不知什么時候有了哼歌練聲的習慣,有那么一段時間了,到現(xiàn)在,唱功比之前進步了很多,因為之前的都有錄音,對比現(xiàn)在是很明顯的,跑調少了,技巧多了,找了支撐點后聲音也實了,高音和假聲自然也好了一些,節(jié)奏感也好了不少,甚至會即興發(fā)揮,雖然還是一般般,但總好過沒練習之前。有些事不是說知道怎么做就會了,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出成果,有的時候看上去差距并不大,但因為少了那些細節(jié)上的修飾和處理,達到的效果和層次感就差很多。
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想慢下來是不能的,自然也可以選擇減少包袱,放棄一些想做的事,但那樣又太過可惜,于是只能徘徊在自己做舒服最喜歡的那個圈子,沒有精力和時間再進行擴充。
那天,一起工作的一個老員工拜托我?guī)兔I幾包方便面,說是家里小孩不吃飯,還特意囑咐我看一下保質期,等等,最終買了五包。
我不禁回想起來,自己小的時候也不愛吃飯,常常方便面度日,但是自己泡的不好吃,很多時候也是老媽給我用鐵鍋下,煮出來,再打個蛋,很好吃。上了大學之后我甚至買了個碗專門泡方便面用的,可以說,不知道吃啥的時候,那就是方便面配火腿,或者面包牛奶,外賣畢竟貴,而且不怎么健康,很多懶人不想去食堂,外賣變成了他們的每日必點。
現(xiàn)在的方便面比以前貴了,以前有一塊錢一包的,或者一塊五,兩塊就算豪華了,大桶的也就三塊五好像,現(xiàn)在袋裝的都是兩塊五起步,桶裝四塊五起步。
雖然康師傅依然是主流,但白象確實有回憶加成,白象便宜但量少些,配料包也簡單,適合煮,泡的話大概不好吃。
很多時候大家也想支持國貨,事實上很多國貨也確實便宜且有質量保證,但現(xiàn)實中好像還是買外國牌子的多,比如買蘋果的人大都不愿買華為,很大一部分還是質量上的差距,現(xiàn)在正經工作的人也不差那幾千,當然要追求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