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與春同行六十年 第二十二章 人生旅途第一步(一) 王秀風生水起,在學校紅得不得了。學校要組織文藝匯演,她作為學生會主管人員忙得的不可開交。除了組織工作,還要到各班去進行技術指導。她在小學的時候并沒有學過音樂,為了組織好這個運動,她需要補上這一課。一有時間她就找音樂老師學習,以至于時間不長她的音樂水平就變得出類拔萃。 不僅組織演出是件風風光光的事,經常到各班去指導也是令人羨慕不已的出頭露面的美差。更重要的是,令同學們望塵莫及的就是她那聲名顯赫的父親,在孟鄉公社沒人能比。 在公社范圍內招收了上百名工人,任何適齡青年都腦袋削個尖往里鉆,因為這雖然不是鐵飯碗,可那掙的是旱澇保收的工資,是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室內工作。 盡管王秀和車宏軒非常親密,甚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她還是收到了好幾封沉甸甸的求愛信。 論起家庭出身還有古明遠,別的不敢說,就連校長也得讓三分。 在同學們中早有議論,如果王秀和古明遠處對象那才叫郎才女貌,門當戶對。 王秀聽到這種話氣得要死,因為她半拉眼珠也沒看起古明遠,看不上他那裝腔作勢的樣子。 至于車宏軒,雖然表現不錯,還參加了市業余報道員培訓班,可他畢竟是普通家庭,不被大家看好。 在那個只有認識人才能走后門的年代,人們有這樣看法在所難免。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來到一九七四年五月份,這是應屆畢業生要永遠離開學校的時候,因為馬上就要畢業了。 同學們毫無雜念地準備回到廣闊天地去。 學校的時光是美好的,是非常值得留戀的,尤其是古明遠,最不愿離開這美好的地方。 為了利用報到之前的這段美好時光,也為了對學生時期的留戀,便于哥幾個能把友誼維持下去,古明遠組織六名男同學騎自行車去千山旅游,足足玩了三天。回家后感覺還不夠勁,又提議去看故宮。六名男同學又向北出發,百里之遙去了渾河市。 直到七月份他們才極不情愿地到小隊去報到。 古明遠報到的時候正趕上原來的青年組織領導被推薦上了大學。原來這位領導是位女知識青年,據說是市里領導的孩子,下鄉兩年后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送去讀大學。 這仿佛是有意安排或是趕上機會了,在這幾屆畢業生里,不管是城里來的知識青年還是本地的還鄉青年,只有古明遠一個人是在組織的,積極分子也只有李思雨一個人。相比之下古明遠更具優勢,順理成章,毫無爭議地接任了領導位置。 這個位置是不脫產的,古明遠還要到戶籍所在的小隊去干活。有事需要到大隊來或是到公社去開會,需要跟小隊請假或者說是打個招呼。 李思雨被任命為小隊團領導兼任民兵班長。 張大華沒有得到什么頭,老老實實準備干活。 車宏軒的小隊里青年領導是位女知青,民兵班長是位男知青,顯然他沒有機會干點什么。 報到的那天,他來到小隊找到小隊長唐大愣子。 “來報道?”唐大愣子翻翻眼珠子露出冷冷的目光,咳嗽一聲接著說,“你家里還差這點錢?在家當少爺得了!” 這孟大愣子一雙圓溜溜黑魚似的眼睛惡狠狠地看著車宏軒,不知道的還以為有多大仇呢。 車宏軒生氣了,不客氣地問:“我是按著政策還鄉的知識青年,來隊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有什么不妥嗎?” “別跟我說那些亂七八糟的!小隊里就那么幾塊地,哪里養活了這么多人?現在來了十好幾個知識青年,什么活都不會干,可也得像祖宗似的養著。這已經夠腦袋疼了,你又來,我們沒辦法安排!我看呀,你還是趕快找你爸爸去糧庫當臨時工,那比在小隊掙得多。” “我要響應號召完成扎根任務,全身心投入到建設新農村的火熱斗爭中去。” “你一定要來我也沒辦法,但是有件事我得跟你說清楚。去年小隊到糧庫賣糧,就差水分高一點,化驗員抬抬手就過去了。我去找你爸,愣是沒管!這件事社員們意見大了,把我也搞得沒面子。所以,你一定要來干活,那就先跟s類分子老高頭去掏大糞,先干一段,接受掏大糞的再教育,教育好了再研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還有,每到小隊開會的時候,你得負責通知,拿個銅鑼挨家挨戶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