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依臣看來,這巨浪起時定然層層疊疊,而當拍岸之刻,定然一蹴而就。” 荀彧聞聽劉辯的比喻,已經明白了少許。 “令君,你與陛下打的什么啞謎?” 滿寵有些不解的問道。 “伯寧莫急,朕說與你聽。” “此刻重要的不是百姓是否全部參與,而是百姓是否知道有那么個新的活法。” “縱觀古今,強如高祖,明如光武,直接干預世家田、農之事者,皆無疾而終。” “與其朝廷直接出面強硬改革,不如將希望與改變的想法種入百姓的心中。” “當百姓對盤剝自己過甚的世家宣泄出自己的怒火之時,朕再居中調停,便可事半功倍。” 劉辯說得十分籠統(tǒng),滿寵聽罷還是有些疑問。 “陛下,我大漢此刻也算兵強,百姓又豈敢主動生事?” 劉辯聞聽此言,微微一笑,并未解釋。 “伯寧,陛下需要之時,自然會有奮起之事。” 荀彧主動接過了話頭,繼續(xù)說道,“陛下之言,臣已經明白了,只是國庫之需,卻是避無可避,微臣在陛下出征期間,已經想盡了辦法,此刻看來,也只有陛下能解此困局了。” “文若,說得有些過了。” “此番袁紹兵敗,朕先遣了許褚往鄴城收繳了袁紹囤積之資,可解燃眉之急。” 劉辯說罷,將記錄著袁紹遺產的賬冊交到了荀彧手中。 “陛下,如此錢財,可支撐朝廷三個月之運轉。” 荀彧這話說得明白,問的就是三個月之后呢。 此刻的大漢,經商貿易的盈利是國庫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商路遙遠,近的半年一結算,遠的則要一年,甚至兩年才能結算。 所以荀彧所問,乃是即便算上了這抹平的三月,如何再跨兩月,堅持到年底。 “宮中的一切用度可以縮減。” “只怕還是不夠。” 荀彧低著頭,拱手道。 此刻敢于劉辯如此說話的,朝中除了那些資歷夠老的老臣外,也只有荀彧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