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野上輩子聽過好多“成功學大師”的忽悠段子,那各種話術要是挪到八七年來,云山霧罩的扯上半天,讓你似懂非懂,就是馬阿里也得甘拜下風,納頭就拜。
不過李野比那些大師好一點,他起碼拿出了一點真憑實據。
“這是我們一分廠銷售副科長丁久昌做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他詳細的記錄分析了運輸市場對輕型卡車的需求和意見”
李野從包里拿出幾份打印的調研報告,分給了幾個會議室內的幾個重要人物。
一直在喝茶的師傅老丁,立刻瞥了李野一眼,嘴角勾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兒子丁久昌從外單位調過來之后,就聽了李野的意見,去下面市場下了大功夫,收集了很多用戶的使用意見,最后寫這份調研報告的時候,還是老丁幫助他寫的。
“這份報告也沒什么嘛!老生常談而已!”
樸科長看了幾眼,就把報告扔在了一邊。
老丁眼神一凝,露出了一縷森然的殺氣。
丁久昌能夠在這種會議上露一次臉,是多么的不容易,你看了幾眼就給我兒子拆臺,這是要結仇嗎?
李野淡淡的道:“老生常談?那為什么一直沒解決?找到市場需求,解決市場需求,這不是你們銷售科該有的職責嗎?”
“絕大部分司機都反映我們的130夏天水溫過高,那為什么不加大散熱器?我們一分廠解決這個問題,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其實這份報告里的很多問題不是沒人知道,只是知道了也沒人解決,因為他們嫌麻煩。
就比如這個水溫過高的問題。
你想要加大水箱,就需要先找技術科進行論證,然后找財務科通過預算,然后再往上匯報,最后找供應科尋找貨源.
特么的又不多領幾毛錢工資,我吃飽了撐的找這么大麻煩嗎?
想想那些在艱難年月里,憑一己之力創造奇跡的人物,其實就是自找麻煩,才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
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隨著老一輩有擔當、有信仰的那些人逐漸老去,咸魚作風讓本來就越來越臃腫的企業,喪失了最后的一點創新力。
可樸科長并不認為自己有問題,而是不耐煩的再次質問李野:“你說的這些問題都跟廠長說的問題無關,廠長是要問你,為什么要把J3型130定價定的那么低。”
【我就是要定的那么低,你管得著嗎?】
李野真的不想再給這些人解釋,因為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等著用戶自己找上門來給他送錢。
而李野的銷售策略,是用最短的時間,得到用戶的認可,隨之占領市場。
那怎么樣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