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教授,我們一分廠的技術力量太過單薄,想要全面落實新的生產標準,有不小的難度,所以就得麻煩各位了”
趙教授很幽默的道:“沒關系,只要你遵守承諾,按照昌北的標準來,這種麻煩多多益善”
趙教授是唐明泰的老師,而唐明泰現在是昌北機械公司的技術經理,所以這一次李野在一分廠搞管理改革、技術改革,自然就想到了這些能人。
按理說一個130卡車的生產線,是不值得像趙教授這樣的人帶隊“出手”的,
但無奈李野的“出手”太大方了。
趙教授是業內大佬,可能還看不上那幾張鈔票,但是研究所里那些副研究員、研究員級別的技術人才,卻經受不住這種“正當收入”的誘惑。
自從84年開始,內地的通貨膨脹一直不停,很多教授級別的高工在無奈之下,都要在下班之后搞第二職業補貼家用。
大晚上的去夜市擺攤,都怕遇到熟人。
現在李野給出這個機會,在外面干一個月,給一條生產線制定科學、詳細的生產標準,就可以拿到近千塊的“合法收入”,
而且人家工人還一口一個“李工”“張工”的叫著,這種精神享受比那鈔票還讓人心動。
用趙教授這次帶來的弟子吳炎的話說就是——“錢不錢的不算事兒,起碼顧了咱的面子,你讓一群工程師去賣茶葉蛋,那不扯淡嗎?”
吳炎這些人,寧愿為了一個生產環節,費盡心力仔細測算細化最佳的生產方式,也不愿意簡簡單單的“雞蛋四毛,一塊錢三個。”
吳炎從車間天車上走了下來,顧不得擦臉上的汗水,就對李野保證道:“李科長你放心吧!給我們二十天的時間,保證讓你們一分廠達到每月八百輛的產量。”
“八百輛?”
李野皺了皺眉,然后問道:“老吳,能再高點嗎?咱們都是老相識了,你可不能打埋伏。”
張良山怔了一下,嚴謹的道:“李野,你們的工人有大半是新上崗的,想要保證質量和品質,八百到一千輛是最合理的產量了”
吳炎是三年前就進了昌北做技術員,對工業流水線的經驗非常豐富,而且跟李野喝酒都喝醉了幾回,肯定不會藏著掖著。
所以他既然說每月只能八百輛,那就真的是八百輛。
李野想了想道:“那你們再按照兩班倒二十個小時的生產模式設計一下,盡量提高產能。”
吳炎看著李野,也很無奈道:“李野,有時候我真看不懂你和李大勇,你們把工人的潛力都壓榨到了極點,
但我要說你們是萬惡的資本家吧全廠的工人能把我掐死,現在昌北那邊的工人都爭破頭的加班,誰不讓他們加班,誰就是大家的仇人”
“去去去,滾一邊去,你自己的房子和摩托車怎么來的忘記了?你上個月加了多少個小時的班?賺了多少加班費?三十歲的人會不會說話?”
趙教授虛晃一腳把吳炎給踢走了。
自己這個小徒弟研究天分很高,但有時候說話就是得罪人而不自知。
李野笑了笑道:“吳炎就是個實誠人,我特別喜歡跟他說話,不費腦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