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丁和吳慶義剛走,岳玲珊就拖著自己的椅子坐在了李野的旁邊。
“欸,李野,你那輛桑塔納真是自己買的嗎?”
“那難道還是我偷的?”
李野淡淡的翻看著資料,并沒有跟岳玲珊嘮嗑的興趣。
因為昨天的攤牌,所以李野也就不裝了,今天直接把自己的桑塔納開到了供銷科的樓下,引起了無數人的羨慕。
其中就包括岳玲珊。
從李野停下車開始,岳玲珊圍著那輛桑塔納轉了七八圈,圍著李野轉了十幾圈,嘰嘰喳喳的提了無數李野都不想回答的問題。
“你這個車,跟伏爾加比起來怎么樣?”
“你這車是掛靠在別人單位的嗎?”
“你這車養路費一個月多少錢?你自己交還是掛靠的單位交?”
李野感覺自己要不是對她愛答不理,她能理所當然的要求自己拉著她出去兜一圈。
不得不說,私家車這個東西,永遠都是一個群體篩選器一般的存在。
后世很多人都會說“車就是個交通工具,買34C的都是裝逼,還指望別人高看你一眼?想屁吃呢?”
其實吧!這話得看誰說。
那些靠著自己的努力存下三四十萬的人,大概率不會掏空錢包買一輛持續貶值的交通工具。
因為他真能買得起34C,所以他們看BBA更多是一種商品心態,在買之前會考慮這玩意兒值不值。
對,就是值不值。
這也是很多身價千萬的富一代老板,會低調的開一輛凱美瑞或者邁騰的原因。
在這個群體的人眼里,車已經不是分辨個人地位的標的物,所以看到別人買一輛34C,根本就沒什么感覺。
但是對于苦逼的月光族來說.一輛34C,卻是讓人看得到、摸得到、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最終得到的存在。
想想那個“買輛二手奔馳跑滴滴,一年開房兩百次”的傳聞,誰還能說34C沒用?
所以“34C就是裝逼”這句話對不對,要看說這話的人是不是買得起,而并不是因為“34C”真的無用。
就算曾經的男孩兒人到中年,理性消費壓制了無數“不值”的念頭,但是他的心里,永遠有一個“我曾經也想買輛34C”的記憶。
一分錢一分貨,一輛豪車,永遠都有它的價值,至少可以幫你澄清很多事實,避免很多麻煩。
比如李野在燈塔的時候開的是賓利,在路上很少遇到警察攔車,就是攔住了,也是非常有禮貌,更不會露出任何歧視的表情。
而如果那個警察是個體驗生活的億萬富翁,那他對待李野的態度,可就不好說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