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王煬述職-《火槍洗明路》
第(1/3)頁
天啟五年八月末,龐帥在外面浪了一圈后便返回了文登營,隨同他一起返回山東的第一批一萬多陜北移民則是繼續向威海衛進發,至于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則是大員島。
經過約一年的發展,龐帥手里的大員島早已經是物是人非,換了天地。
這一日,坐鎮大員島的一把手,文登營鎮撫王煬返回了文登營,打算向龐帥匯報一下工作,在順便來看一看自己要接收的移民情況。
“王煬,大員島現在的發展的怎么樣了?”
“回將軍,屬下不負重望,大員島的初期規劃目標已經基本完成。”
“哦?這么快的嗎?那好,你簡單的匯報一下現在大員島的情況。”對于王煬的話,龐帥感到些許的驚訝。
“是,將軍。來人,把沙盤帶上來。”為了更好的匯報工作,王煬帶來了基隆港的沙盤。
“將軍,我先說一下基隆港的守備建設。將軍請看,現在的基隆港,分為商港、軍港和漁港三部分。其港口水域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最大水深約15米。進出港的航道寬為300—350米,航道水深10—13米,我軍的一級風帆戰列艦可以輕輕松松的進出基隆港。基隆軍港現擁有碼頭4座,最多可同時停泊16艘一級風帆戰列艦。根據前期制訂的建設規劃,我軍已分別在大武侖山、港口左側山丘和社寮島上修建了炮臺。其中大武侖山山頂的炮臺是一座海陸兼守的炮臺,擁有32磅炮3門,24磅炮6門。港口左側山丘處的白米甕炮臺擁有32磅炮6門。社寮島上的炮臺則擁有32磅炮2門,24磅炮6門。”
“各炮臺人員都配齊了嗎?”
“回將軍,沒有配齊,三個炮臺此時總共只有三個32磅炮炮組和三個24磅炮炮組共六十四人。另外,各炮臺的守衛任務現由海軍陸戰隊兼任。”
“嗯,再說說基隆城鎮和臺北的軍堡建設情況。”
“是,將軍。基隆城鎮現在也已經基本完成了初期的建設,建好的六千套中小型住宅可容納四萬人居住。至于您說的那個位置,屬下也已經找到了,并在附近一處易守難攻的小山丘上開始修筑軍堡。現在軍堡已經修筑完成。此軍堡呈正方形,高四米,寬三米,周長兩公里。軍堡有兩個堡門,而每個堡門都建有一個甕城。每面堡墻上都配有十門十二磅炮,堡外五十米處還挖有壕溝,壕溝和堡墻之間還建有一米半高的土墻。堡內駐有兩個騎兵百戶,六個火槍兵百戶和兩個順義營百戶和六百名在臺北開荒的男性平民。另外,軍堡北面還建有一個勞工營地,那里住有六千名剛剛完成基隆城鎮建設的朝鮮勞工。”
“干的不錯,大員島后期的建設繼續按照當初制訂的計劃實施,你也可以在保障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加速施工。”
“是,將軍,屬下明白,只是這個移民,您看?”對于王煬來說,這次回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移民。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不過你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這些移民肯定會因水土不服發生問題,到時候你可不準給我掉鏈子!”
“將軍,您放心,到時候要是真的出了問題掉了鏈子,不用您說,我自己就把自己辦了。”
“對了,這一年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沒找麻煩吧?”
“回將軍,荷蘭人因為之前的澎湖之戰傷了些根骨,所以回到大員島南部的老窩后便老實的窩了起來,等待歐洲老家那邊的支援。至于西班牙人,或許是因為之前被咱們打掉了幾艘戰艦,導致了力量不足,沒有多余的戰艦再外派了。因此,這一年發展的風平浪靜。”
就在龐帥還在聽取王煬的匯報的時候,他嘴里的西班牙人戰艦卻突然出現在了大員島基隆港的外海。
“鐺!鐺!鐺!”
一陣急促的鐘聲在一艘戰艦的桅桿頂端響起。
“前方發現三艘不明身份戰艦!”瞭望手的喊聲從桅桿頂上傳了下來。
“張滿帆!炮彈上膛!全速前進!”
面對不明身份的艦船,單槍匹馬的大員島戰艦并沒有膽怯,勇敢的迎了上去。
為了護送王煬回山東述職并護送移民來島,大員島分艦隊的唯一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帶著兩艘五級風帆巡洋艦便跟著王煬去了山東。因此,大員島只剩下了兩艘五級風帆巡洋艦老家。
而留下的兩艘船也是輪流一個在家休息,一個獨自在外巡邏。
“是白底的勃根地斜十字海軍旗,是西班牙人!”
“艦上掛有黃龍旗和日月旗!是明朝水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长岛县|
富民县|
建阳市|
宝兴县|
赤城县|
扶沟县|
富顺县|
蒲江县|
桑日县|
新源县|
水富县|
康平县|
政和县|
阿坝|
怀安县|
锦屏县|
湛江市|
专栏|
什邡市|
浑源县|
恭城|
德江县|
乐安县|
桐庐县|
斗六市|
若尔盖县|
通渭县|
建水县|
武汉市|
原平市|
昌都县|
广德县|
营山县|
尼勒克县|
铜梁县|
海宁市|
阳春市|
民乐县|
辽中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