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千戶抵京-《火槍洗明路》
第(1/3)頁
清晨,冬日初升的太陽泛出縷縷霞光,天地間頓時充滿了盎然的生機與活力。村子里的房頂煙囪口飄起了縷縷炊煙,空氣中彌漫著輕紗似的薄霧。
王家堡,一個普普通的小山村,距離北京城也就是步行不到一個時辰的路程。因為身處官道交通便利,且便于補充給養,所以很多商隊都會選擇在此落腳休整。
突然,村外傳來了一陣陣馬蹄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村民們和商隊的伙計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計,抬頭向傳來馬蹄聲的方向望去。
過了一會,一小隊騎兵出現在村民和商隊伙計的視野中。
這隊騎兵共有九人,他們身上穿著較為輕便的棉甲,連人帶馬盡是塵土,他們到了村口便停了下來,。一名一臉橫肉的大漢對身邊幾名同伴說道:“估計這里就是那些百姓所說的王家堡了,大頭,你帶著兩個人去村里給馬喂食喂水恢復下馬力,其他人和我去村子附近的山坡上觀察下情況。”
說話的大漢腰間掛著一把腰刀,后背上背著一桿做工精良的火銃,在腰帶上還套著一個裝手銃的皮套子,馬鞍一側還掛著一把飛斧,可謂是武裝到牙齒。
“少掌柜的,看這些軍漢的打扮,應該是官軍的夜不收,估摸著是來探路的?!币幻苁卵b扮的中年男子對著商隊年輕的掌柜說道。
明代的夜不收,也就是斥候。主要承擔的是軍事情報活動,包括平時及戰時的情報偵查與傳遞,乃至從事間諜活動、劫營、燒荒、勸降等任務。
小村一旁的小山坡視野很好,站在坡頂上,村子周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盡收眼底。尤其冬天,樹葉已落,草已枯敗,更便于觀察。
帶隊的小旗官帶著剩下的五人不一會便爬上了山坡頂處,拿起一個圓筒便放在右眼前面看了起來。
“張頭,怎么樣,有啥情況沒?”一名年輕的夜不收問著正在用千里鏡的夜不收小旗官問道。
張東旭,威海衛左所千戶龐帥麾下夜不收的一名小旗官,原是遼東流民。天啟二年,龐帥從數萬流落到山東的遼東難民里招了幾百名新兵,武藝還算可以且識的不少字的張東旭,被選進了明軍中的精銳夜不收。
“沒啥情況,這都快到天子腳下了,要還是有賊人出沒,那這個地界的官早就砍頭了。小七,過來。你替我看著,老子先歇會。”張東旭說著話,便把手里的千里鏡塞到名叫小七的人手里。自己則坐到一旁,拿起自己的一長一短兩桿火銃開始保養起來。
“這位軍爺,不知幾位軍爺到此有何公干?”聞訊趕到的王家堡里長向正在喂馬的夜不收問道。
“這位里長莫擔心,我等是山東威海衛左所千戶龐帥龐大人麾下的夜不收。前幾日,威海衛大捷,盡斬來犯倭寇。斬首首級和繳獲物資要押送進京,我等是為押送大軍探路而來。里長不必過于擔憂,我威海衛左所上下,均軍紀嚴明。此次大軍過境,絕對會秋毫無犯!請里長放心?!闭谖柜R的一名夜不收看著眼前戰戰兢兢的王家堡里長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軍爺有什么吩咐,可以告訴在下,在下必定用心操辦,不敢耽擱軍爺。如有招待不招,請軍爺多多包涵?!崩镩L聽完夜不收的話,也不敢全信。畢竟除了戚家軍,大明朝其他的兵馬能說的上軍紀嚴明的還真沒有幾個,殺良冒功的事可是不少。
看著眼前的老里長并不是很相信自己說的話,夜不收大頭也是很無語。這個時代,這個時間節點,大明朝的軍隊確實談不上軍紀嚴明,更別提什么秋毫無犯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宜城市|
勐海县|
哈尔滨市|
蒙山县|
焦作市|
余庆县|
西藏|
建湖县|
荔浦县|
石泉县|
海城市|
江山市|
陆河县|
东台市|
讷河市|
盘山县|
扎鲁特旗|
宁陕县|
曲松县|
桓仁|
甘洛县|
景东|
永寿县|
静乐县|
资源县|
陵水|
门源|
内丘县|
行唐县|
库车县|
兴化市|
玉山县|
通许县|
高密市|
泗洪县|
泰和县|
成武县|
九龙坡区|
绍兴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