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何況是一個國家。 趙炅四路大軍,趁著遼國內亂,連戰連捷,云地數州已經裝入囊中,幽州之地更是搖搖欲墜,遼國對這里的統治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 一切進展順利,本來不會出現什么意外的,但是不出意外,意外就來了。 趙炅伐遼的時候,曾派大臣去定難軍,使其配合靈州的候延廣,順黃河而下,攻打遼國的西南招討司天德軍,拿下豐州與青城,與大宋的永安軍路連在一起。 想法很好,但是定難軍來頭可是不一般,從唐朝的時候,這里就是黨項人拓跋部的駐地,更是在唐朝內亂的時候,站了皇帝這邊,當時的酋長被封為夏國公,還被賜了李姓。 再后來,拓跋部一直安分守己,誰強大就跟著誰混,慢慢積蓄著力量,算是西北邊陲的一個坐地戶,加上他的地盤都是不算是什么好地方,又這么識時務,每當中原換老大的時候,都會對他加封。 慢慢的拓跋李氏在西北也行成了一股政治勢力,更是在宋朝攻打北漢的時候,自帶干糧兩次出征,最終滅掉了北漢,徹底結束了五代的混亂時代。 現任節度使是李繼捧,跟趙炅一樣是從哥哥手里接的位置,李家畢竟也是大家族,繼承人這種事情,肯定經過一番明爭暗斗的角逐。 趙炅派人通知李繼捧出征的時候,正中李繼捧下懷,這證明被朝廷承認,得到認證了,欣然接受趙炅的邀請,準備帶兵北上伐遼。 但是李繼捧呢畢竟是自立,加上年齡有點小,就想著趁著這個機會,也有點壓不住這些李氏的宗親,思來想去,干脆趁這個機會,把定難軍的地盤獻給趙炅,自己也打算去汴梁當官。 可是這個提議卻被李繼遷強烈反對,這個李繼遷可是個人物,覺得族兄太過窩囊,好好的地盤為啥一定要獻出去,再說這個地盤是李家的,也不是你一個人的。 于是就找到李繼捧,勸他改變主意。 李繼遷說道:“族兄,定難五州之地,數百年來,一直庇佑著我們李氏一族,現在族兄要把族地獻出去,你可曾考慮過李氏一族上千口的族人。” 李繼捧說道:“遷弟,你說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要長遠考慮,現在遼國內亂,情況不明,宋國皇帝趙炅率領大軍攻遼,此次很有機會成功。 萬一讓宋國拿下幽云十六州,占據山川之險要,遼國再想南下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到時宋國騰出手來,你覺得咱們定難五州之地,可以抵擋多久? 到那時,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李氏一族有可能像是北漢、南唐之流,永遠的消失不見,遷弟,宋國一統天下之勢,無可抵擋,與其這樣,為什么我們不主動一點,這樣也能保證李氏的延續?!? 李繼遷說道:“族兄,從我們拓跋部被唐皇賜姓開始,第一任夏國公到現在,已經一百多百年了,數代人的篳路藍縷才有了如今的五州之地。 而你,卻輕飄飄的一句話,就給送出去,族兄,我不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