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話是真不假。
火德真人看自己那徒孫團荷,著實也驚訝了下,更跑去看了看其他那些個小一輩們,發覺那些個孩子之中最有天賦之人,多有進步。
這讓火德真人感慨萬分,與燕云霄詢問,娘娘天賦竟然如此之高,這般年紀竟對武學有這等感悟。
但是燕云霄只是說了句‘不知道。’
火德真人的理解是,燕云霄自己也看不透,否則依照著燕云霄性子怎么可能不說一下。
如此,蘇長安在火德真人心中,位置更高一層。
蒙秦開口說道:“昨日與許仲康議事,他也說娘娘那日指點之事,不單是對那幾位如今擔了校尉職位之人或是其他軍職之人有所進步,江湖人之中頗有天賦之人,皆有所突破,其中一些天賦頗高的小輩,甚至將那春江花月夜與娘娘那日刀法融合,竟然從三品境界直接突破到了五品。”
才說罷,韓匡站起身抱拳后說道:“不單單是刀客,我手底下左家那個娃兒左存勖身邊新招的一個景語,那小子不錯,劍法了得,小小年紀已經是四品,雖然并未破境,但昨天與一名六品高手交戰,卻是依葫蘆畫瓢,學了娘娘的劍招,愣是打敗了那六品高手,說是對于詩詞有所感悟,更對娘娘招式有所突破。軍營里不少人如今都想著法學呢,便是那些個入不進門道的尋常軍士也在跟著學。”
說話間,韓匡看向蘇長安:“先前末將只以為娘娘與陛下前往比武,是為了壯哉士氣,卻不想娘娘卻含了這意思在其中,陛下與娘娘遠略,末將不及一二。”
說著,韓匡深深朝著蘇長安一拜。
蘇長安愣了下,不由看了眼夏鳳翔。
那眼神的意思是‘媳婦兒,為啥感覺越說越離譜了。’
夏鳳翔神色不變,瞥了眼蘇長安,眼神意思‘我哪兒知道!’
小兩口秘話無人看得懂。
秦貞素這時候站起身朝著蘇長安與夏鳳翔行了禮:“這兩日,鎮內江湖人,營中江湖人許多人都因為娘娘您那日一人除去那金帛山歹人而對您感恩戴德,加上那日您與陛下一整日都在營地內看比武,有人說其實您是在看他們的招式是否有殘缺處,或是短板,所以才會一直留到最后,更將實力壓制到八品來與勝者對戰,而且娘娘那日您哪怕是面對三品之人也是坦然接受問刀”
“所以大家都在說,您就是故意為了讓大家武學方面有所精進,刻意如此,但因為江湖中有自己的規矩,所以不好明說,才會如此勞心勞力,否則為何您看起來指點那幾位的刀招劍招還有拳式,所有人都會有所感悟,甚至不分品級。”
說到這兒,秦貞素也朝著蘇長安抱拳一拜:“末將等起初并未看出娘娘苦心,這兩日看大家如此,才知曉娘娘心中遠略苦心,是末將等人之過。”
這話一出,蒙秦,李玄策,韓匡等八健將中幾人紛紛站起身朝著蘇長安深深一拜。
起初他們是真的沒想到過這問題,畢竟因為陛下與皇后娘娘的出現,別說整個武平大營,就是連帶著鎮子上普通老百姓們都激動起來。
老百姓們都在說著天子還記著他們,而不是口頭上隨便說說這樣。
都親自來了。
武人們更是聽著那日皇后娘娘晃如仙人一般的出手,只覺得這位色甲舉世無雙,紛紛覺得這趟沒白來,說不得就能見上一面。
而加入軍隊的意向更是堅定許多。
可這兩日下來,他們發現所有人訓練不僅積極了,便是那些江湖人們也安穩了許多,一個個更加努力,尤其一些天賦卓越的人實力竟然就這么兩日精進如此。
這才恍然
陛下與娘娘不僅僅是來巡視一番武平大營這么簡單,還含了這層意思。
而文臣所在,虞允文開口:“之前在薊州時,就有個這樣的說法,娘娘寫下春江花月夜,將自己那武學最高處感悟的意之類的蘊含其中,讓天下人觀摩參悟,更在那一夜道出‘踐行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知行合一理論,天下人都說春江花月夜是給武人們的,而后者是給讀書人們的,但后來許多人發現,其實哪兒有武人文人之分,娘娘這是在告訴天下人,東西就在這兒,你們自己去踐行,去參悟。”
“當時老夫就聽到一些人說這番話時,那些個無依無靠的江湖人對娘娘感恩戴德,因為他們參悟春江花月夜果真武學之上有進步,而且并非口舌之快只去想,而是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參悟時去練。并且一名江湖人說,只是去想真的沒什么用,就要一邊練一邊去參悟,于是還真讓他參悟到了。”
“讀書人們不懂這些,但有些讀書人們卻也感觸頗深,認為娘娘其實是告訴他們‘知行不可分,不行不足以謂之知’,讀書人們大多數讀書不過為了功名報效國家,一個個滿腦子治國良方,這些東西自然無法踐行不成,那如何呢.努力學習,考科舉入廟堂,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衡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所以一些讀書人,就將這定位目標,更為奮發圖強。”
說到這兒,這位老大人顫顫巍巍站起身,一旁張沽與毛孝先連忙攙扶。
老大人看向蘇長安:“昨日老臣在鎮子上到處看看的時候,就在一家酒樓內,聽到一些武人與讀書人也在說剛剛韓將軍,秦將軍說的事兒,那些后生們說,許多無門無派或是小門小派沒有傳承門派之中的江湖人,許多人心中感激,只因為娘娘春江花月夜為他們指明了一條路,讓他們武道又有了可觀之高處,許多人雖然并未道出,卻已將娘娘奉為師。而讀書人對娘娘所提‘知行合一’多有議論,但越是議論紛紛,越是發覺其中蘊含智慧無窮無盡,那些認可娘娘的讀書人更也已經將娘娘奉為師。”
說到這兒,老大人笑了下后說:“實不相瞞,老臣認識一名秀才,年輕時考科舉數次失敗,老了自己代人寫信為生,那日我去尋他,發現他衣冠楚楚,我問他在哪兒發財,他說替人講解皇后娘娘那篇春江花月夜得了些錢財,拉著我就去下館子,吃飯時與我說,他打算再努努力考一次科舉,我問他這是為何,他說他替人講解娘娘詩詞時,感受到了下邊來的人渴求念頭,也看到他講解春江花月夜一詩時,前來聽的六旬老江湖人的渴望,于是想到自己,每每教人如何考科舉說的冬瓜爛熟,好像自己個兒考上了,但其實不過是個落榜秀才,所以,他決定再試試,知行合一,沒有壞處。事后,老臣去了下燕州城內的幾處重修書院,發覺那里的孩子們無一不以娘娘為目標,更發現許多人重燃讀書心,而這些人再不是空空去看書,而是看得時候條件足夠真會去做做”
虞允文推開張沽與毛孝先,朝著蘇長安深深作揖:“老臣認為,娘娘所言‘知行合一’四字,當永傳天下,更認為這四字,可讓我大夏萬萬民永昌。而且娘娘一步步,無人知曉,到當下,才覺原來一切皆是為了我大夏武運文運。”
周圍人原本聽到蒙元帥,韓將軍等人說話時,不知曉最近這些鎮子上軍營中言論的人紛紛恍然,才明白為什么娘娘自降身份,要如此作為,本以為是收買人心,卻不想竟然是真的為了指點那些人武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