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江曾經是張南壹在燕大讀書時的老師之一,教過張南壹,跟他有師生之誼,學校派他過來溝通,也是有意的安排。
其實張南壹跟吳江并不算多熟悉,大學的老師很多,有的公共課,學生和老師的交流本就不多。
原身跟吳江的接觸就很少,更何況此時的張南壹也不是原身,他穿越過來的時候,都快畢業了。
不過面對自己的老師,張南壹還是很客氣的,只是劇組的拍攝剛開始,張南壹自導自演,比較忙碌。
張南壹在劇組的工作風格,一向都是以拍戲為主。
所以他跟吳老師聊了幾句后,告罪了一聲,就讓李大山帶著三人,在劇組里參觀,他先去拍戲了。
一直到中午的時候,張南壹才在影視基地里找了一家餐廳,請吳老師三人吃飯。
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校慶節目的事情。
張南壹看李思司和舒東都比較緊張,不怎么敢說話,吳江也有點謹慎,便主動說道:“我什么都會,吹拉彈唱、跳舞小品,就是講相聲都可以。
具體表演什么節目,看校慶晚會的需要,我都可以配合的。”
聽到張南壹的話,吳江心里松了一口氣,表演什么節目再說,張南壹這個愿意配合的態度是最關鍵的。
吳江已經五六年沒有跟張南壹見過面,關系早已經非常生疏。
如今張南壹越來越成功,今天來找張南壹,他還是有一點壓力的,擔心張南壹不好溝通。
尤其是他們來到劇組后,張南壹就跟他打了個招呼,聊了幾句,便繼續拍戲了。
吳江笑著說道:“本次校慶晚會,雖然嘉賓很多,但學校還是堅持以學生和校友共建的方式來籌備。
晚會的整體氛圍是比較輕松的,節目也是多種多樣。
既有古典樂器演奏的節目,比如“古韻新篇”,也有青春動感的街舞表演。
學校的意思是,你可以單獨表演一個節目,也可以聯合其他杰出校友,一起編排一個節目。
看你自己的喜好。”
張南壹無奈的笑了笑,他最怕這種情況,按照吳江的話,學校沒有任何要求,任憑張南壹自己發揮,但就是沒有要求,才不好辦。
張南壹想了想,問道:“有哪些可以參與表演的校友?大致的名單有嗎?”
吳江說道:“這種場合,只要是校友,有時間的話,都愿意出演的。
昨天我還去跟于敏老師確認了一下采訪時間,于老師也說了,如果有需要,他可以上臺表演節目。”
想了想,吳江還是很誠實的說道:“其實這次校慶晚會,還是有很多老校友們,想到舞臺上發光發熱的。
只是他們擔心自己喜歡的東西,跟年輕人脫節,影響了晚會的質量,所以不了了之。”
聽到吳江的話,張南壹靈光一閃,他說道:“老校友們都是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他們才是母校的底蘊。
在110周年校慶的場合,把他們請到舞臺上,合唱一首歌,展現出老一輩人物的精神面貌,我覺得是最有意義的。
沒有這些前輩大師的付出,哪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我來寫一首歌,名字叫做少年。
吳老師你聯系一下,看看有多少前輩,愿意一起登臺表演的。”
少年這首歌,旋律上雖然簡單老套,但是節奏明快,主旨積極向上,表達的是“歷經千辛萬苦,歸來仍是少年,不忘初心”的精神。
張南壹打算把這首歌的編曲重新做一下,優化部分曲調節奏。
歌詞里一些不合適、比較low的地方,尤其是那段rap,也改一改,改得更符合老前輩們的經歷,然后再跟他們一起,合唱這首歌。
效果應該是非常好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