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嗚……嗚……” 幾個城市的碼頭不約而同的傳來了響亮的汽笛聲,一搜搜客船在海面上劃過了一道道波紋,于碧海藍天之中,構成了一副唯美的畫卷。 民眾們紛紛走上甲板,置身于海天一色的盛景之中,足以將一切煩惱都拋之腦后。 過去這三個月的時間里,對于眾人而言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似的。 最終他們紛紛踏上了回家的船,再回頭去看這座陌生的城市,倒也不再像從前印象中那般冰冷。 站在甲板朝著遠處看去,只有在陽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才會波光粼粼。 遠處可眺迎風破浪,隨波起伏,影影綽綽的點點白帆。 近處能觀顏色各異,大小不一,穿梭于港口碼頭的各種艦船。 圍聚在甲板上的人們,不論彼此是否相識,都在熱情的攀談,暢想著回家后的日子。 在一聲聲轟鳴聲中,他們漸漸離開了陌生的城市,帶著沉甸甸的思鄉之情,返回久違的城市。 在這一刻似乎就連凜冽的寒風都溫暖了許多,岸邊上還站著許多這些城市的原住民。 他們紛紛自發的來到岸邊,遙遙擺手,向這些過客道別。 站在甲板上的人們熱切的回應著這份溫暖,這份溫暖足以驅趕嚴寒,甚至要比頭頂的陽光都更加炙熱。 在名為回家的撤離計劃正式開始之后,幾乎所有類別的交通工具都參與到了計劃中。 那些被安排在東山州以外,其他較遠城市的安置點中的民眾,別在一輛輛大巴車的運送下,前往機場候機。 機場大屏幕上,航班信息中單獨有幾架飛機的標志變成了紅色。 甚至就連飛機后方的編號信息,也加上了特送字樣。 機場的工作人員,早已在入口處拉上了橫幅,讓每一位下車的民眾,都能夠看到來自這座城市的熱情。 “祝東山州四城郡在外民眾,一路平安!” 一些眼窩較淺的人在下車后看到這樣的熱情,也不禁濕潤了眼眶。 回家這兩個字,也一度在網上掀起了一番熱議。 “一切都剛剛好,眼看著就快過年了,國家在這個時候安排所有人回家,著實是有心。” “雖然不知道東山州泗城郡究竟發生了什么,但還是衷心祝愿每一位游子回家的路上,順風順水。”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越來越多的人有感而發,在網絡上留下了自己對此事的感受。 此次撤離計劃,好似也突然間喚醒了現代人對家的感受。 眼看年關將至,就連連續三個月遭受大災的東山州四城郡都在最后關頭迎游子回鄉,那他們是不是也該回家看看了呢? …… 就這樣,在接下來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所有在外的民眾在一聲聲祝福中接連踏上了回家的路。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第一批出發的民眾已經抵達了久違的城市。 臨島郡火車站出站口,最先走出來的是一家三口。 年近中年的丈夫雙手拎滿了行李,旁邊的妻子領著孩子。 三人的臉上,都能看到期待之意。 終于,在歷經了千辛萬苦之后,重新站在了這片故土之上,久違的熟悉感也襲上心頭。 或許只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才會明白家的感受。 “回家了,一切還是那么熟悉……” 看著熟悉的站臺,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大廈高樓,成年男人有感而發,同時也深深的吐出了積蓄了三個月已久的郁結。 “爸爸,那是什么?” 就在此時,年紀看起來有10歲左右的小女孩,突然好奇的伸手指向了海邊處的方向。 中年男人下意識的循著女孩所指的方向看去,但緊接著臉上也浮現出了疑惑的表情。 在他們的視線中,海邊好像多出了一片黑漆漆的建筑。 由于相隔距離較遠,因此并不能看得很清楚。 不過作為在這城市里生活了近半輩子的原住民,男人還是很快便作出了判斷。 海邊的建筑物三個月前并不存在。 也就是說不管那個地方建設了什么,都是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建成的! “奇了怪了,海邊那里還真的建設了新的建筑。難不成之前網上的傳言是真的?” 一旁的妻子有些驚訝的說道,她口中所說的傳言,自然是在網上一直頗具熱度,聲稱所有的施工人員失蹤了一段時間,是秘密的在四城郡內進行建設的話題。 之前他們和大部分人一樣,并沒將這件事太當回事兒。 但現在看來,海邊的建筑物延綿開來,甚至看不到盡頭,顯然是個不小的工程。 越來越多走出火車站的市民,都注意到了海邊方向本不存在的城市建筑。 這讓所有人都感到好奇,更想知道那里的建筑究竟是什么。 不過畢竟大家都是時隔三個月后剛剛返回,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回家。 所以關于這本不存在的建筑物,大家目前也只是好奇的討論了幾句。 緊接著便各自返回家中,準備稍作休整。 三個月無人打理的城市是難以想象的。 由于前段時間四城郡連日暴雪,因此此刻街道上早已積蓄了厚厚的積雪。 整個城市因為許久沒有人氣而顯得有些清,就連那些單色調的建筑物看起來都有些壓抑。 在民眾們返回程序的這段時間,東山州府尹李密也提前安排了其他城市的環衛隊伍,前來支援。 當民眾們上了大巴車之后,緊接著就看到從遠處駛來的除雪車,一邊清理著道路積雪,為所有民眾清理出一條暢通無阻的路線,一邊在后方撒上防滑沙,確保每一輛客車的安全。 …… “呼……” 最先帶著老婆孩子走出火車站的中年男人,在推開了家門之后,看到熟悉的屋中陳設,頓時長長的松了口氣。 屋子里還保持著臨走時的混亂,只能匆匆忙忙的帶走一些重要的物品,因此很多東西都被從柜子里翻了出來,還散落在地上,來不及收拾。 不過這種稍顯凌亂的環境,卻是讓男人感受到了一股久違的親切感。 他放下了手中的行李,便坐在了沙發上,長長的舒了口氣: “終于回來了,這三個月,天天提心吊膽的生活,現在總算是能放下心來了。” 妻子溫柔的開始收拾東西,在聽到丈夫的感慨之后,笑了笑回應道: “可不是嘛,不過現在在回家之后,再去回想一下這三個月的經歷。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經歷這些,倒也是挺寶貴的記憶。” 男人點了點頭,隨后看向了窗外,但他很快便又皺起了眉頭。 “話說回來,直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四城郡到底發生了什么。 之前說是海嘯預警,后來又連日暴雨,入冬之后暴雨轉為暴雪,總之就是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說實話,在回來的這一路上,我一直在擔心,咱們看到的會不會是滿目瘡痍。 不過現在看來,城市好像并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害,按理說既然如此,我們也沒必要撤離才對。” 有這樣疑惑的可不僅僅只有這家人,市民們在各自返回家中,稍稍平復了心中激動的心情之后,便接連開始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這一路走來,所有人都能看到城市雖然有些冷清,但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受到嚴重的破壞。 可既然之前能夠進行大規模的遷徙,一定是國家方面認為此次災難足以嚴重影響到城市中的居民。 這么一來,好像就有點自相矛盾了…… 這份疑惑讓越來越多人好奇的走上了街頭,想要去轉一轉這個城市,看看到底有什么樣的改變,又能否發現一些線索? 這些人彼此之間并沒有商討過,但卻一致的決定先去看看海邊那本不應該存在的建筑物。 先前網上就一直有傳言說整個東山州所有的施工項目全部停工,是因為施工人員前往了四城郡執行秘密任務。 目前看來好像臨島郡只多出了海邊的建筑物,這自然也就引起了絕大部分民眾的好奇。 一輛輛車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行駛緩慢,但卻依舊擋不住他們好奇探索的決心。 當這些車逐漸靠近海邊的時候,所有人的臉上都逐漸浮現出了驚愕的表情。 這里居然拔地而起了一座城墻,且一望無際。 高聳的城門屹立在正中,上面還清晰的寫著‘地沉關’三個大字。 “我去,這地方造了個小長城?” 別說,這樣的形容的確不為過,從視覺上來看巖,棉的城墻與城門相連,倒真就像長城似的。 再往前走就沒有可供車輛通行的道路了,因為城墻的建設直接將原本的觀海路一分為二。 不過這依舊擋不住民眾們的好奇,他們紛紛下車徒步,朝著城門處靠近。 此刻的城門是開啟的,民眾們好奇的穿過城門,眼前便是一望無際的海域。 城門和城墻就建立在城市與海域的交界點,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分明的分界線。 “三個月里要修建成這樣的一座仿古建筑,看來傳言是真的。” “沒錯,如果不是有大量的人力支撐,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修筑出如此壯觀的建筑。” “話說回來,我想不明白這么做的意義在哪。為何國家要再次修筑這樣的建筑,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民眾們現在也顧不上認識不認識了,紛紛圍聚在城門處好奇的打量著。 “你們看那,立著一座石碑,上面好像還有字!” 一聽這話,眾人精神頭都來了。 他們快速來到了石碑前,其中一人一字一頓地念出了石碑上,筆筆如刀的字跡: “歸墟邊關,臨島郡!” 最后的三個字大家都能理解,和前面這四個字好像就顯得有些沒頭沒尾了。 “什么叫歸墟邊關,咱這地方什么時候成邊關了?” “說到邊關,你們看這建筑就像是一座小長城似的。但長城本來不就是為了抵御外敵而設立的邊關界線嗎,這彼此之間是否存在著什么關聯?” “這就有點扯了吧,咱這地方出了城就是海,防誰呀?” 眾人心中的困惑越來越多,在這期間更有不少人好奇的拍下了視頻和照片,并將其發到了網上,想要看看萬能的網友們是否能知道些什么? 誰曾想相關的視頻和照片已經出現在網上,就像是一塊巨石砸在了海里,瞬間掀起了驚濤駭浪。 “歸墟邊關,不得不說這名有點霸氣。” “看來之前的三個月里,其他城市紛紛停工的原因,就是因為所有的施工隊伍都前來鑄造這城墻與城門了。” “伱們那也有歸墟邊關?我們這也有!” 一個ip定位地點在衛海郡的市民說出的這番話,頓時便引來了更多人的關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