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通往山頂的道路修筑完成,大型器械紛紛能夠進入施工地,七層八角玲瓏塔終于開始了建設。 當趙啟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為之欣喜。 照這個進度來看,兩個月內修建成七層八角玲瓏塔并非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他也該將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了。 在返回臨時辦公室之后,趙啟立刻一個電話打去了龍郡欽天監臨時辦公區。 “轉接民俗司,讓李司長聽電話……” 很快,趙啟便聽到了民俗司司長李泰的聲音: “趙先生,我正想給您去電話呢,沒想到您先把電話打來了?!? “李司長,你們這邊事情辦的怎么樣了,是否確定了有效的民俗儀式?” 這件事情一直是趙啟的一塊心病,因為不論是此事還是修筑寶塔之事,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段時間在霧山郡生活,趙啟深切的體會到了民眾們的狀態。 平均四十度以上的高溫,使得每天都有更多的受災人群出現。 除了城市之外,周邊村子里,田地中的莊稼就快要旱死了,村民們只能從遠處的河邊,用人力運水才能勉勉強強維持莊稼的生長。 但這種方式并不能撐太久,一旦這些田地里的莊稼全都枯死,那么就意味著將會有很多的村莊,這一年來顆粒無收。 城市中已經出現了買菜難,搶菜難的風潮,雖然其他地區都在馳援,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 因此解決眼下這天災也是重中之重,唯一的希望自然就是即將被封為河神的蛇精了。 不過單靠這蛇精的力量還沒法扭轉這個局面,所以必須是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讓趙啟真正松一口氣的是,李泰很快便表示此事他們已經討論出了一個方案。 “趙司長,這幾天我們一直在研究霧山郡一帶的當地民俗,并在多種民俗儀式中最終共同選定的一個方案。 該儀式名為祭龍王,又稱龍王菩薩出駕。 這種儀式非常特殊,但一度盛行于霧山郡一帶,是一種集體求雨的活動。 如果遇到天氣久旱不雨,當地民間就會舉行壇祭,要水龍,喊皇天等儀式。 但如果這些儀式都不靈驗的話,便會將龍王木雕像或泥塑的坐像從廟中搬抬出來,對其采取一些行動。 這種行動因為地區不同,劃分為兩類。 一類是懲罰,至于烈日下暴曬或鞭打,眾人圍觀紛紛指責,怪罪龍王。 另一種則是賄賂對龍王許下重塑金身的愿望,并擺下隆重豐盛的供物,或者由眾人穿龍王袍,游街串巷,敲鑼打鼓使其享受萬民香火。 這也算是民俗中較為特殊的一種獨特文化了,也是目前為止經過我們多番討論之后共同決定的最佳方案?!? 在聽到祭龍王這三個字的那一剎那,趙啟的腦海中便浮現出了相關的信息。 的確如李泰所說那般,這是目前最合適的方案。 本身這種文化就流行于霧山郡,相信年齡稍長的人,便會對此不陌生。 一般情況下,但凡有龍王菩薩出駕時,眾人與其說是敬畏,不如說是憤恨至極。 否則也不會有部分地區的人,對龍王像采用極端的方式進行恐嚇。 但在趙啟看來,恐嚇的手段就免了吧。 不過讓眾人穿上龍王袍,游街串巷,敲鑼打鼓,倒是能讓新封之河神享受萬民香火,從而借香火之力扭轉著天災局面。 “行,就按這個方案來辦吧?!? 在得到了趙啟的同意之后,李泰也趕忙把早就計劃好的方案,告知了趙啟: “趙先生,既然已經確定了方案,那么我們即刻前往霧山郡。 這種需要市民們配合的行動,還要找當地民俗文化管理局的人進行對接。 由他們來讓民眾參與其中,相對來說會簡單一些?!? 趙啟對此沒有任何異議,現在的他需要統領兩方面的大局,因此著實有些回身乏術。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再一次體現出了分化成立欽天監九部的重要性。 掛斷電話之后,李泰迅速召集了十五位民俗學者,并乘坐國秘處安排的專機第一時間趕來了霧山郡。 落地之后,李泰等人甚至沒有休息,便直奔郡府而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