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嘩啦! 整個生死原點仿佛活了過來,虛化的生死概念有種澎湃躁動的感覺,仿佛整個生死原點都要暴動。 就在這時,姜堯伸手一指,一張黑白陰陽魚糾纏的圖卷出現(xiàn)在生死原點之中,仿佛一張包含生死大道的圖卷。 圖卷的一半幽暗深邃,包容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如同萬物的一,而另一半朦朧虛無,似乎是一片空無,連抽象的概念都不存在了。 不過,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首尾交纏,自成太極,似乎世間所有相反的兩極大道全部被其容納,包括生與死。 隨著黑白陰陽魚糾纏的圖卷出現(xiàn),整個生死原點瞬間被這種自成太極的高渺力量平復,生與死分別歸于陰陽兩極,自成平衡,不再暴動。 并且隨著太極圖的旋轉(zhuǎn),整個生死原點中難以用言語描述的生死概念直接被分化成了一枚枚清晰可見,似乎包含生死之道本質(zhì)的大道符文,直接被太極圖吸收。 姜堯此時的氣息也變的與黑白陰陽魚糾纏的太極圖一般,包含陰陽太極,劃分世間萬物,如同大道的兩極輪轉(zhuǎn)。 與此同時,姜堯的陰陽之道開始主動接觸阮玉書衍化的生死之道,以自身的陰陽大道為橋梁,輔助她煉化此地的先天生死概念,領悟先天生死之道的本質(zhì),升華自身的大道,提高自身的修為。 在這個過程中,阮玉書體內(nèi)的功法徹底蛻變,開始升華為先天生死之道,而姜堯運轉(zhuǎn)太極,劃分陰陽,以太極陰陽包容先天生死,借助阮玉書升華的先天生死之道與此處近道之所的玄妙聯(lián)系,最大程度的撬動這處近道之所的大道變化,使其中先天生死大道的本質(zhì)最大程度的展現(xiàn),領悟其中的大道本質(zhì),完善自身對于生死平衡之道的領悟。 隨著時間的流逝,姜堯只感覺自身的太極陰陽之道仿佛將阮玉書的先天生死之道完全包容,自身的意識仿佛完全擁抱住了對方的本性靈光,有種神魂之上水乳交融的美妙感受。 而在這個過程中,《裂天變地曲》與《龍龜背壽譜》這套伏皇的傳承也全部融入姜堯的心神之中,并且借助他自身本就堪比彼岸的高深境界,以及這處近道之所內(nèi)的先天生死之道的概念,快速的升華蛻變,讓他快速的領悟了這門絕世傳承的本質(zhì),徹底掌控了先天生死大道。 幾乎就在瞬息之間,姜堯便徹底的掌握了這門絕世傳承,凝聚出了對應的虛幻大道,甚至比主修這門功法的阮玉書領悟的還要深。 可以說現(xiàn)在的姜堯單以這這門絕世傳承論,便可稱為一位造化級的大神通者。 當然,他之所以會如此快速的掌握這門傳承,凝聚出對應的虛幻大道,除了這處近道之所乃是此方諸天先天生死之道的凝聚之地,契合這門絕世傳承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他本身的境界便極為高深,幾乎堪比彼岸,之前也對生死之道領悟頗深,就好像大學生重新學習小學知識,本身的公式已經(jīng)熟悉,萬變不離其宗,自然很輕松便能將其領悟。 再加上姜堯本身的太極陰陽之道便代表著存世之基,乃是生死之道的上位之道,本身就將其包含在內(nèi),這才使得他在短短時間內(nèi)便將這門傳承領悟到了僅次于伏皇本人的程度。 完全領悟了伏皇的這門絕世傳承,凝聚對應的虛幻大道之后,姜堯并沒有過多的將這門傳承作為自己的主要傳承,而是吸收其中的一些感悟,融入自身的修煉體系之中,使自身的根基越發(fā)的穩(wěn)固。 同時,姜堯還直接將生死之道融入自身的太極陰陽之道中,讓這門虛幻大道越發(fā)的玄妙莫測。 姜堯本身掌握的三清的虛幻大道便分別代表著大道某一面的具現(xiàn),三者合一,幾乎包含世間的一切大道,自然也能包容生死,并不需要再單獨凝聚出蘊含生死的虛幻大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