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章 秦王東征(1)——金戈鐵馬戰中原-《巍巍大唐:開國》


    第(3/3)頁

    武德三年九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李世民親率五百騎兵,來到北邙山前方戰地,登上北魏宣武帝陵,勘察敵情。魏宣武帝陵,是一個典型的制高點,有利于居高臨下,實地觀察敵營情況。

    可是,李世民畢竟身邊只有五百騎兵,人馬并不是很多。所以,等李世民一行人登上魏宣武帝陵,洛陽方向的探子,得到消息,立刻匯報給了王世充。王世充一聽,大喜過望,上次和李世民狹路相逢,自己一時沒有防備,讓李世民逃了出去。如今,李世民主動送上門來,王世充豈能放過?

    所以,得到消息后,王世充點齊兵馬,親率萬余步騎精兵,氣勢洶洶地從洛陽出發,直撲北邙魏宣武帝陵而來,將李世民和他的五百騎兵,團團圍住。王世充是豁出去了,這次一定要生擒或殺死李世民。只要李世民發生意外,十萬唐軍勢必群龍無首。到時候,王世充調集大軍反攻,絕對能夠擊潰唐軍。

    危險正在悄然逼近,李世民命懸一線。一萬對五百,王世充顯然志在必得,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此時此刻,李世民和五百唐軍騎兵,深陷王世充一萬精兵的鐵壁合圍,危在旦夕。那么,李世民會如何殺出重圍呢?

    王世充率軍殺奔至北邙山后,兩軍立即互相展開激戰。五百唐軍騎兵,奮力廝殺,向王世充的包圍圈,發起反擊,拼命保護著秦王李世民,殺出重圍。與此同時,王世充的萬余兵馬,表現得也是十分英勇。他們知道,只要取了李世民的性命,就能事半功倍,所以,一萬鄭軍,亦在玩命地沖殺。

    當時,鄭軍的先鋒大將,不是別人,正是赫赫有名的瓦崗驍將——單雄信。先前,慈澗之戰的時候,單雄信曾經率領軍隊,圍攻過李世民。現在,他又會他在戰場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單雄信到底是一員驍將,只見他手持長槊,策馬自高而下,直奔李世民殺了過來。要知道,在瓦崗軍時,單雄信便是數一數二的虎將,與秦瓊、程咬金、李世勣、羅士信這些瓦崗名將齊名,絕不是浪得虛名。

    李世民雖然武藝高強,英勇蓋世,但是畢竟事發突然,一時沒有防備,來不及做不出反應。估計當時,李世民連拔劍都來不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單雄信的槊尖慢慢刺向自己。眼看李世民就要殞命當場,關鍵時刻,唐軍中的一員大將,挺身而出,救了李世民一命,誰呢?猛將尉遲敬德。

    前文說過,介休決戰,李世民率軍擊潰宋金剛主力,尉遲敬德收攏殘兵,占據介休,困獸猶斗。最后,李世民經過輪番勸降,使得尉遲敬德將介休、永安二城,獻于唐朝,率部投唐。尉遲敬德降唐后,李世民將他視為心腹愛將,繼續由他統領八千舊部。此次東征洛陽,剛剛歸順唐朝,尺寸之功未立的尉遲敬德,自然也隨軍出征。

    可是,就在東征洛陽期間,唐軍內部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變故。原來,當年的九月份,與尉遲敬德一起投唐的降將尋相,以及一些劉武周舊部,突然集體叛逃,在軍中引起不小的騷動。

    很快,唐軍諸將瞬間把懷疑的目光,投到了尉遲敬德身上。于是,唐軍將領一合計,先下手為強,私自將尉遲敬德關押在軍中。然后,屈突通、殷開山等一群開國大將,紛紛建議李世民,殺掉尉遲敬德,杜絕隱患。

    萬幸的是,李世民其人,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用人不疑,力排眾議,頂著全軍的壓力,義釋尉遲敬德,從刀口之下救了尉遲敬德一命。而且,自此之后,李世民對他,更是無比的倚仗、信任,無所猜忌。

    老實講,李世民的這種個人魅力,徹底感化了尉遲敬德。在他看來,能效忠這樣的主公,就算死了,也值了。所以,自從那件事后,尉遲敬德一直在尋找機會,想要報答秦王的不殺之恩。這次北邙打探敵情,尉遲敬德也是緊跟李世民左右,偏偏就碰上了王世充的大軍。尉遲敬德報答秦王的機會,也隨之而來。

    單雄信手持長槊,策馬殺向李世民,槊尖馬上就要刺穿李世民的身體。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敬德挺身而出。當時,戰況混亂,唐軍將領都在各自為戰,一時無法救援秦王。唯有尉遲敬德一人,遠遠望見單雄信沖向秦王,頓時怒發沖冠。他正想找個人好好發泄一下,結果單雄信出來當這個出頭鳥,索性就拿這家伙練練手。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單雄信馬上就要沖到李世民面前時,尉遲敬德突然大喝一聲,揮舞著掌中一把大槊,躍馬而來,從斜刺里殺出,橫刺單雄信于馬下。單雄信被尉遲敬德一槊刺倒,受傷墜馬。

    由于單雄信所穿甲胄比較堅硬,那一槊并未傷及性命,但也受了戰傷。這位曾經橫掃千軍的瓦崗驍將,這個時候,也只能灰頭土臉地落荒而逃。尉遲敬德憑借出眾武藝,成功解救出了秦王李世民。

    關于尉遲敬德刺倒單雄信,解救李世民一事,民間評書演義、戲曲作品,每每言及于此,總是喜歡大書特書,——“棗園奪槊,單鞭救主”。講的都是這件事,以此說明尉遲敬德的勇武絕倫,忠心護主。

    再來看,尉遲敬德殺退單雄信,救出李世民后,騎在馬上,以身庇護,掩護著李世民,邊打邊撤,且戰且退。尉遲敬德舍生忘死,加上李世民武藝高強,在二人的共同合力之下,很快殺出重圍,跳出了王世充的合圍。

    突出重圍之后,李世民也緩過神來。剛才是自己兵力太少,才被王世充重兵包圍。可是現在,自己已經順利脫險,當然不能錯過這個絕佳戰機,眼下,應該趁機整合外圍兵力,對王世充的一萬兵馬,予以痛擊。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世民立即拍板,對山上的王世充大軍,發起反攻。既然要痛擊敵軍,就要使出“殺手锏”。這個“殺手锏”,便是李世民手上的一張王牌,一支驍勇善戰,所向無敵的親兵勁旅——“玄甲軍”。

    上一章節介紹過,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專門從唐軍部隊中,挑選了數千精銳騎兵,經過認真操練,組建起了一支兵鋒銳利,戰力強悍的特種部隊——“玄甲軍”。玄甲軍組建之后,李世民將這數千精銳,分成左、右兩隊,由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翟長孫四員大將,各領一部。

    因此,李世民、尉遲敬德突出重圍后,迅速集結了八千玄甲軍騎兵,返身殺回北邙山高地,沖進敵陣,與王世充的一萬兵馬,展開激戰。八千玄甲鐵騎,對陣一萬敵方精兵,也只有李世民有這種魄力。

    雙方一交戰,王世充不由得大吃一驚,玄甲軍戰斗力的強悍,超乎他的想象。只見,八千玄甲軍勁旅,猶如一股黑色旋風,在敵陣當中縱橫馳騁,來去自如,竟然殺得一萬鄭軍毫無還手之力,王世充逐漸落入下風。

    不久,老將屈突通,率領唐軍主力,及時趕來增援。看到援軍趕到,李世民頓時信心倍增,立刻帶領八千玄甲軍,與屈突通主力合兵一處,夾擊王世充。在李世民、屈突通的合力圍擊下,一萬鄭軍土崩瓦解。

    此戰,王世充敗得非常慘,慘到什么地步?根據史書記載,王世充僅以身免,只身逃回洛陽。唐軍大獲全勝,擊破一萬鄭軍,斬首三千余級,生擒敵將陳智略,并俘虜了敵方六千排槊兵。可以說,王世充帶出洛陽圍剿李世民的一萬精兵,基本上全軍覆沒了,不是被唐軍殲滅,就是成為了唐軍的戰俘:

    辛巳,世民以五百騎行戰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帥步騎萬馀猝至,圍之。單雄信引槊直趨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世充兵稍卻,敬德翼世民出圍。世民、敬德更帥騎兵還戰,出入世充陳,往返無所礙。屈突通引大兵繼至,世充兵大敗,僅以身免。擒其冠軍大將軍陳智略,斬首千馀級,獲排槊兵六千。

    此次北邙大勝,唐軍憑借八千鐵騎,打得王世充萬余精兵全軍覆沒,尉遲敬德功不可沒。若不是尉遲敬德及時出現,將單雄信刺于馬下,恐怕,李世民早已丟了性命。還是尉遲敬德,拼命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李世民才能集結玄甲軍,趁勢反擊,等待主力來援,一舉大破鄭軍。可以說,這場戰役的勝利,尉遲敬德是首功。

    所以,李世民得勝回營,立即召開戰后“總結大會”,論功行賞。當著眾將的面,李世民大力表彰尉遲敬德,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報之速也!

    不僅如此,李世民命人抬出一箱金銀,作為獎賞,饋贈給尉遲敬德。從此以后,李世民對尉遲敬德更是無比信任,視若左膀右臂。同樣,尉遲敬德也是忠心耿耿,鞍前馬后地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每次大戰,皆是唐軍的開路先鋒。

    特別值得提一下,尉遲敬德驍勇善戰,武藝超群,在唐軍諸將當中,都是排得上號的猛將。關于尉遲敬德出眾的武藝,史書中均有記載。比如,《舊唐書·尉遲敬德傳》中,便記載了尉遲敬德的一項絕活技能:

    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

    尉遲敬德天生悍勇,擅長使用馬槊。并且,尉遲敬德還擁有一項絕技,名為“解避槊”。所謂“解避槊”,就是每次沖鋒陷陣的時候,敵軍長槊刺來,尉遲敬德總能輕松奪過對方長槊,還可以反刺敵將。

    而且,尉遲敬德往往單騎沖入敵陣,被敵軍團團包圍,卻無法傷及分毫。歷次激戰,亂軍之中,尉遲敬德經常憑借一柄長槊,殺出重圍,每每可以刺中敵方將領,馳騁敵陣,如入無人之境,往返自如。

    話說回來,北邙一戰,王世充調集大軍,本來打算來一場堂堂正正的“斬首行動”,希望殺死李世民,迫使唐軍不戰自敗。不曾想,弄巧成拙,反被李世民打了個落花流水,損失萬余精兵不說,甚至,連王世充自己都差點喪在戰場上,倉皇逃回洛陽。對于王世充來說,這場北邙大戰,是典型的賠本不賺吆喝的買賣。

    可以講,北邙、千金堡戰役,是唐軍拔除洛陽外圍據點后所取得的兩場重大勝利。王世充經歷這兩場大敗,軍力遭遇重創,士氣大大受挫,其生存空間也在逐步縮小。而反觀唐軍方面,在取得這兩場大勝之后,則進一步加緊了對洛陽的軍事包圍。戰場的形勢,正在向著有利于唐軍的方向發展。

    當時,北邙大戰不久,王世充手下的筠州總管楊慶,遣使請降。李世民為了表示重視,特意委派名將李世勣,率師出轘轅道,負責接收楊慶所部歸降,安撫其眾。又過了不久,武德三年十月,王世充治下滎、汴、洧、豫九州之地,相繼降唐。

    一個月后,唐朝安撫大使李大亮,攻取王世充沮、華二州。到了十二月,許、亳等十一州,先后請降。很快,王世充的隨州總管徐毅,也舉全州歸降唐軍。直到武德三年的年末,洛陽外圍大部分重要的軍事據點,全部被唐軍攻拔。河南地區各個州縣,不是主動歸降,便是被唐軍襲取。

    經過前六個月的浴血奮戰,李世民指揮唐軍,基本完成了東征洛陽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重兵圍困,逐步蠶食的戰術,致使王世充的地盤日益縮小,僅剩洛陽一座孤城。應該說,此時此刻,唐軍兵鋒所向,將洛陽圍得如鐵桶一般,兵臨城下。接下來,唐軍馬上就要對洛陽城發起攻堅戰。

    那么,面對唐軍的大兵壓境,困守孤城的王世充,又會進行怎樣的垂死掙扎,他該如何抵御唐軍的進攻?洛陽城下,李世民又將如何部署唐軍主力,對洛陽展開進攻?這位大唐王朝年輕的軍事統帥,到底經歷了怎樣刀光劍影,以及腥風血雨的兇險呢?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金沙县| 浮山县| 固始县| 阳东县| 宁远县| 石门县| 武安市| 荃湾区| 惠州市| 盐亭县| 沛县| 永城市| 巴马| 泰州市| 霸州市| 环江| 吐鲁番市| 东山县| 土默特右旗| 双鸭山市| 广州市| 鹿泉市| 诏安县| 吴堡县| 青海省| 舒城县| 册亨县| 泰和县| 青龙| 澎湖县| 榕江县| 鹿邑县| 陵川县| 堆龙德庆县| 新乡县| 新乡市| 密山市| 军事| 阳西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