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一出口,就顯得堂堂正正起來。 而且這一招很有效。隨著高翰文回歸杭州,良民身份的價值肯定能得到延續。 哪怕是胡應嘉搗亂時期,良民之家涉案至少做不到了不株連,不牽連家人。 只是十兩銀子,還是嚇退了好些家庭。正好用來促進百姓主動了解新學。 只是這里面有個難處在于這十兩銀子中,有七兩是歸織造局,由鎮守中官代皇帝收的。相當于花七兩銀子向皇帝買了個良民身份。 許太監那樣子,不加價就算了,不可能讓其搞打折優惠的。更何況宮里已經把石見銀礦的股份讓了一半給戶部,又停了臺彎那邪惡的福壽膏生意,這不到處急著摟錢是不可能的。去年好多項目都是批了的,等著用錢呢。 但高翰文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也有了辦法。這錢肯定不能衙門出,否則以后啥事都要衙門出錢,衙門也沒余糧啊。開不得先例。一開先例就得加收雜項稅,一來二去還不如百姓自己掏全款十兩銀子注冊呢。 但正如先前西湖商會出錢解決了很多本該浙江衙門出面的事情。只要把這個商會捋順,應該還是不缺善人的。衙門只做監管,不直接沾錢,這個運營損耗就會小很多。 像是看到了高翰文的皺眉思索,茅坤小聲地問道“是不是這個注冊銀不好減免?” “不是,已經想到誰出錢了。多謝多謝順甫兄的獻策了,真的是個好主意。有了這個減免,成為良民對絕大多數人都成了有利可圖的事情。為了圖這個利,自然有人努力去了解衙門的情況與運轉的邏輯。好,以利誘人,自然無往不利。” “來來來,喝一杯,這可是以前存的杭州釀,雖然只有一瓶,但市面上買不到的。多謝諸位的鼎力支持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