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三十九章:杭州的破局之道-《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對于一直窩在驛站不露面的巡按御史鄒應龍,高翰文是有些懵的。難道是還躲在陰暗的角落里策劃陰謀嗎?但杭州城的事就跟一鍋粥一樣,高翰文自己也沒空去理會這人要做什么妖。絯

    對于杭州發生的系列事情,高翰文在送走了俞大猷后,趁這幾天已經理出點頭緒了。

    特別鳴謝趙真善這個老六。虧得對方一直以為他是待在高翰文這邊的臥底呢。畢竟哪個官員愿意跟有過殺官嫌疑的人長期相處呢。

    再輔之以封官許愿,誰還會擔心趙真善會是那個內鬼。

    有了趙真善的告密陳詞,高翰文這幾天先后約見了名單中一半的家族,全都是家大業大,田連阡陌,五萬畝往上的那種。

    高翰文的思路其實很簡單,趙真善的前期猶豫其實還是在于新學之利幾乎是肉眼可見了。杭州乃至整個南直隸的士紳,現在早就不再完全徹底反對新學,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他們要的是吃獨食。

    這個吃獨食,不再是以前一家一戶吃獨食,而是不能讓內地的省份借船出海,特別是兩湖、四川一帶搭順風車。絯

    損失的這比中間費太虧了。

    因而,鬧事的人,除了部分真的抵制新學的,大多都是想要火中取栗,借助杭州民亂設卡加錢的。

    現在織造局的業務已經走上正軌,皇上并不可能突然撤銷杭州的織造通商。既然有無新學都不耽誤掙錢,那為什么還要這么個阻礙大家吃獨食的玩意呢。

    當然,日積月累的矛盾,肯定還是需要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已經跟織造局打點好了,打算組個出口協會啥的,然后就可以卡外省人了。

    幾千兩銀子一壺的杭州釀已經送出去百十壺了,結果突然殺出個楊金水,直接殺了織造局四個當家大太監。好歹是干兒子,眼都不詐一下。說啥就殺了。

    連同之前毀堤淹田被祭天的李玄,那么楊金水的五個干兒子全都被他自己殺死了。絯

    雖然,這事后面沒有牽連,織造局又換上了和氣生財的高越維高太監。但這些新貴們也不愿意平白吃這個虧啊。

    既然覺得自己甩開高翰文這種新學理論領袖就行了,那為了挽回損失干脆就鋌而走險了。

    三個徽商,其中一個還是胡宗憲胡部堂的親戚,五個杭州本地士紳,還有一個南直隸的員外。也不管這背后還有何人,就集中到一起,開始大干一場了。

    原本在之前還計劃讓儒生鬧事的。這樣有個輿論的鋪墊。但得虧張遜膚在臨走時清查了儒生的不良書籍。好多人都背上了不良記錄。這些人哪兒敢再理直氣壯地質疑知府衙門啊。

    所以,事情就做得相當粗糙。

    兩個因為銀價貶值而憤恨的本地保守士紳與七個明明受益于新學的士紳聯合起來,以維護禮教家庭父子為核心,鬧了一出。

    但因為缺少讀書人參與,大多數在杭州城里鬧事的家長都說不出什么像樣的理由,只是說子女被作坊捉去不放。一旦放子女出來明確不愿意回鄉種地、嫁人換彩禮,就立馬傻眼了。絯

    因為一部分是真的急著栓女兒回去換錢,大多數,特別是來要兒子的,只是聽說作坊吃人,在作坊工作久了會不孕不育、斷子絕孫等謠言來跟著鬧的。

    很多話,當眾一說開剩下的死硬分子也難以堅持了。

    何況,后世對儒家的君臣父子早就有了新的解讀,那就是君臣父子,各都該有各的樣子。如果父沒有,子自然另投他處。因為父子的核心是延續整個家族。如果父自己背叛了家族,不利于家族延續,那自然失去了作為父親的資格,哪有權力再號令年輕人。

    那家族延續的關鍵是什么呢?自然是后人的出息了。男的成高人一等的城市良民,女的成女戶將來或是招上門女婿或是與人做合意夫妻。無論如何也比聽父母話在土里刨食,或嫁做他人妾來得好。

    在這里,其實是拿儒家教條卡bug了。因為君父與傳承都重要。只要明確傳承更重要,那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光山县| 金湖县| 鄂伦春自治旗| 鄄城县| 临海市| 子洲县| 武鸣县| 界首市| 三都| 漳州市| 宣汉县| 左权县| 庆安县| 新丰县| 两当县| 察雅县| 达拉特旗| 会东县| 栖霞市| 白水县| 中西区| 卓尼县| 沂水县| 汨罗市| 紫阳县| 含山县| 会泽县| 宝坻区| 延安市| 洮南市| 绥中县| 尼勒克县| 罗平县| 壶关县| 泰兴市| 无极县| 孝感市| 平度市| 青浦区|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