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當晚時,王用汲半懂不懂地被說服了。心服是心服,但嘴上一時間還是難以接受。個 在布政使衙門打了一頓秋風后,自己也回到知府衙門來完善這個非升即走方案。 吏員現在的正經品級最高可是七品,雖然一般是發給一些臨致仕的德高望重的吏員已做安慰的。 所以一般來講正式的朝廷品級是從七到從九五級。這五級有品的可不能就這樣三年非升即走,那樣也太寒心了,吏員里骨干都沒了,是真沒法開展工作。 于是乎折騰了一晚上,王用汲搞出來了吏員十等,下五等無品,三年非升即走。上五等有品,五年非轉即走。 意思是讓有品的官員自己去協商,如果不能轉房門,比如刑房轉戶房,那就自己離開了。但一旦轉房門,那之前遺留的問題自然也就暴露出來了。 雖然有串通掩蓋的可能性,但只要堅持下去,未來其中任何一個人想做個好人,就能把整個關系網攻破,這便是留給朝廷流官的機會。 有了這個思路,王用汲又去找高翰文完善了一下細則,然后找錦衣衛借了一百精兵,一身鋼盔鐵甲、長槍短炮,油紙定裝火藥。個 站在知府衙門門口,果然迅速地就物理服人了。 對于現在衙門里的吏員,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在當前這一任期一律不變。下一個任期開始,每次任期考核得不到優良的則改為新辦法統一競爭非升即走或非轉即走。 這一套組合拳,一看就是要花時間的。沒個十年根本見不到大效果。 單個知府可管不了那么久。能一呆就十年的知府,那也只能說沒前途的知府。這種知府的說話,比放屁添風強不到哪里去。 但現在悲劇的是錢塘縣、仁和縣兩縣縣令也是個玩新學的。所以可以預期王用汲的這一套操作必然會得到將來新知府的繼承。兩任甚至三任知府,還不怕無法實施嗎? 新學的這種新舊梯隊人才接力,一下子就使得其那些看似荒誕不羈的政策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這一法子,很顯然是不利于當前的吏員的。當然最頂級的影響不大。他們總有機會給自己弄個優良評價。只是未來手下人都換了,那不是被架空了嗎?到時還不是乖乖聽話。個 一些人從兩個倒霉同知放風出來就極力游說反對了。 只是沒想到,高翰文給分了錦衣衛,就是前日俞大猷的親兵標營轉職過來的幼軍-錦衣衛預備隊。 以前還不覺得,現在換上錦衣衛的制服盔甲槍炮,往街面上一站,簡直是不怒自威。 原本還有些怨氣的衙役、捕快、鋪兵一個照面就按份守紀起來。 定裝火藥燧發槍可比散裝火藥的單眼銃有威懾力多了。 另外就是,一旦轉換,賤吏變良吏,子孫有機會科舉也不錯,而且現在物價一天漲過一天,銀子跟紙糊的似的。自己出去了,老兄弟總有些還在衙門,賺了錢大家分一分也還不錯。 有了這些宣傳引導的心思,很快也就消弭下去了。個 壓力瞬間就來到具體主持業務的許國與王家安兩個附郭縣令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