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翰文也跟之前一樣,在其總財富下面寫下“投資、消費、進出口”至于結果,怎么悟,悟到什么程度,什么順序,就看沈一貫自己的了。竬 這種成果擺出來,說實話,高翰文都不敢看劉君墨的報告了。生怕這丫得別給把康米主義搞出來了。要知道承接前面那些宏微觀思想的一個重要分支就康米主義。 高翰文懷著忐忑的心情翻開劉君墨的報告。 幾乎全都其對沈一貫所提出的財富的各種計量。 首先區分財富與財富增加值。不過劉君墨這里用詞選擇的卻是經濟與經濟增量。之所以不用財富,主要是怕與傳統的財富概念混淆,引起誤解。二來也是為了與經濟大學堂相對應,反映出這門學科不是純粹的掙錢學科,而是經世濟民之學。畢竟財富越多,經世濟民的能力越強。 在具體指標度量上,秉承著跟沈一貫與朱庚的承接,一則經濟是對可交易財富的整體度量,那么財富生產越多,經濟總量越高。因此從供給的角度,經濟增量即為一定期間,生產財富減去其耗費財富的差額。 從這個公式就可以看出,生產并不必然產生經濟增量,必須要產出大于耗費才行。 既然經濟的基礎是流通,而流通主體是人。人的收入是決定交易流通的收入限制。理論上講,當期新增的財富必然是所有人的收入。除非新增的財富被強制退出流通。不考慮這個,又可以從人的主體收入層面看到經濟總量是人的總收入,經濟增量就是人的新增收入。竬 那么經濟增量就等于一定時期歸屬于各個經濟主體的收入之和,比如個人收入、朝廷歲末盈余、作坊歲末盈余、商鋪歲末盈余。之所以個人用收入,根源在于計算的是現實世界的經濟。如果個人也要抵扣支出算凈額,本質上是考慮個人的再投資成本。而經濟是考慮物之于人的東西,如果再追加人之于物,那就閉環,沒完沒了了。 人的再投資很重要,但只能以后另作討論了。 此外,由于流通的工具是貨幣,那么財富從貨幣交易支付角度,經濟增量就可以是一定時期各個主體所支付的貨幣凈金額,結構上就是消費支出貨幣加上投資支出貨幣。 理論上這三者都應該是相等的,但實際上,一旦不等就表明是經濟流通過程中,某一經濟要素存在障礙。朝廷完全可以從計算經濟指標要素入手來治國安邦,經世濟民。 雖然注明了其中很多內容上朱庚與沈一貫的幫助,但高翰文還是不得不對劉君墨感到震驚。gdp這東西,居然愣是被這群人給搞出來了。 而且經濟增量有個好處是,他是仁義的基礎。沒有經濟的仁義就是口頭仁義,跟心里安慰沒什么差別。所以很多仁義的士紳都會讓家仆在宅院附近驅趕窮人。 仁義,又不想花代價,就只能如此了。竬 有了這個,趙貞吉的顧慮算是完全解決了。 “有寫信給趙大人匯報嗎?” 高翰文一邊打鉤,一邊批注,一邊問道。 批注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進出口+折舊”這些是原本的模型沒考慮到的因素。 “還沒,正準備等兩天再檢查下,沒問題了找老師核對后再回信呢!”劉君墨謙虛的回應到。 “哦,那你直接寫,后面我跟著簽名就行?!? “你們真的是太出乎我意料了,很好,我們經濟學堂第二學年的教材基本是有了”高翰文一邊克制著內心的激動,一邊佯裝鎮靜地說著接下來的安排。竬 “馬上,我與你們師娘就要大婚了,你們這段時間可以休息一下,我布政使衙門開傳票,你們可以借著休息四處看一看,一來放松心情,二來也免得太脫離社會” 高翰文一系列安排完,才發現蘭陵王世子朱勤煥一個人好像完全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