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按察使張遜膚那里,高翰文交代了自己的切入口,醫學。絕對保證除了守舊醫生,誰也不得罪。畢竟誰都不想死。 由醫者入手也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因為這個時代就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醫書也都是讀書人寫的。如果里面記錄的診斷、藥方、藥材有缺陷,很自然就能推導出,儒生們不是萬能的。 而支配儒生行為的是儒學,下一步很自然就是否定儒學的神圣性。當然也不是要抹黑儒學,只要其不當全能神就行。 張遜膚也看出了高翰文的用意,雖然身為儒生,不該懷疑至圣先師。但至圣先師之所以叫至圣先師而不是至圣仙人,就表明了其是人不是神。這也是儒學需要源源不斷吸收其他思想發展壯大的前提。 歷史上,儒學能夠發展圓融,融合佛道的經義是關鍵。 然而現在整個大明已經全部奉儒學為正統,還有必要吸收其他學問嗎?這個必要性不說清楚,一旦被攻擊可是站不住腳的。 “儒學是不是普世真理,是不是全天下人的學問,該不該造福天下人?”高翰沒有直接回答張遜膚的問題,反而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當然是”張遜膚一口咬定就回答了,答完就回味過來了。如果儒學不布道寰宇,怎么能證明自己就真的是普世真理呢?如果儒學要布道寰宇自然就需要吸納全球的文化,猶如歷史上吸收道家思想才在漢朝站穩腳跟,吸收佛教思想才在宋朝大興天下一樣。 “年輕人,我等儒門子弟龜縮不出,失去孔圣人當年周游列國傳道的精神已經很多年了。宋朝的衰弱徹底打斷了儒學的擴張,以至于,今日我差點明白不了你的用意啊。好,好,好,布道天下,確實吸納包括泰西之學在內的天下學問的根由。” “但天下無限,而大明有限,如果儒學背離大明,你想好了皇帝那邊的反應了嗎?”張遜膚暫停了下又幫助高翰文從明哲保身這一方面梳理思路 “放心,如果儒學是普世真理,那儒學到哪里,大明就自然在哪里,如果不是,還拒絕新學不就是抱殘守缺嗎?而且不嘗試,儒學是不是真理就永遠無法證明了,這只會埋沒了儒學的價值”高翰文提出了這么一個悖論。 “好,但愿你說的會成真,屆時全天下儒生皆仰賴你今日之舉”張遜膚很正式地道謝。 是的,如果敢有儒生阻止證明其儒學的正確性,讓儒學始終處于不可證實又不可證偽的蒙昧狀態,豈不是欺師滅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