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夫圣人臨朝,紅日初升,大道霞光……”沒看兩句話,嘉靖有種被惡心到的感覺。去年底嘉靖才陰死了一個如此說辭的周云毅,好家伙,現在還來。 明君如何如何好,昏君如何如何天災民變。很明顯,突然又自知之明的嘉靖意識到自己很可能不會被歸入明君一列。 有了這么個反感的思維定式,嘉靖就開始來將欽天監與翰林院兩份報告做對比。方法倒也簡單,就是在翰林院的奏章中找欽天監里提到的事情,看能否印證。又在欽天監的奏章里找翰林院提到的事情,看能否印證。兩相比較,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當然,嘉靖也不是要全都一一核對,他現在主要是核對幾個典型明君與昏君事情的事情。首先就是漢靈帝前后、唐太宗前后。 這一對比,果然有貓膩。因為大量明君時期的天災,在翰林院這邊都被掩蓋了。嘉靖登時就青筋暴露。 這就是文人的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嗎? 想到這里,嘉靖望著門外有些后拍。如果泰西諸國是神權擠占皇權,那中原王朝豈不是儒權擠占皇權。而且現在也只能他們儒家自己解釋經典,皇權無能為力。儒家之下世家延續前年不知凡幾,而皇權就沒有超過300年的。 意識到這里,嘉靖哪怕天天修仙,也深深的無力感。歷史似乎被這幫儒教徒牽著成了一個治亂循環。皇室就是這個循環里面的出頭的椽子必然先爛,躲在椽子后面的世家則安度前年。 越想整個人越陰郁。 陰郁的原因很簡單,在嘉靖的傳統信念中,從來只有皇帝拿文臣當槍使得,卻沒想到,一旦拉長時間,其實一直是世家拿皇權當槍使。這讓嘉靖一直以來自以為高明的調理陰陽顯得跟跳梁小丑一般。 “呂芳,你親自去藏書室核對一下。要快”嘉靖把自己圈的幾個對不上的地方,讓呂芳再去核對一番。雖然內心早已接受欽天監的說法,但知道前途艱難的嘉靖還是相當的為難。 因為他老了,御極四十年了,已經是大明掌權最久的皇帝了,天不假年,實在難以保證新政成果了。另一個是他的老伙計、奶兄弟早就死了。要是能投胎都已經兩三歲了。這天下,要不是有之前那奶兄弟陸柄留下的那么多忠心耿耿的錦衣衛,嘉靖這皇位并不好做。而現在的錦衣衛指揮使不過是勛貴調任,難堪大用。事實上,嘉靖也不放心別人像奶兄弟陸柄一樣大權在握。 從登基到現在,嘉靖的信任只給了少得可憐的幾個人,如陸柄、前內閣首輔張聰。但這些信任的家伙都死了,都死透了。那個高翰文不過黃口小兒就敢戳破天機。這種人值得信任嗎? 很尷尬的是,遇到這種信任問題,想了很久嘉靖都沒想到信任自己的兒子太子裕王。他是打心底覺得子不類父,何其難堪。再看到奏章上提名第一的狀元就是徐階的門生,換句話說自己兒子重用的竟是如此貨色,這讓想到兒子的一剎那嘉靖更為火大。 一個人在帷幔里來回琢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