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鄰國比較幸運,三代以內的君王都尚屬賢明,所以它才能在鄰居涉及的百年混亂下站穩腳跟,沒有卷入其中。
奧德蘭,是三代中最優秀的一位。
他繼位時不過二十出頭,以往繼位過程中的短暫混亂卻并未在他手里重現。
雖說奧德蘭即位后沒有進行過多么優秀的改革,但鄰國在那之后再沒有發生過大的混亂,更是在統一戰爭期間,保持了“偏安一隅”的立場。
在懂政治的人眼里,奧德蘭是極其擅長“平衡”之道的君主。他能讓國內的貴族安分守己、平民不至于怨聲載道。這在大環境之下,相當出色。
奧德蘭本該是位值得傳頌的君王,可惜的是,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太陽”。
僅憑數年時間終結百年戰亂、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國力迅速復蘇和繁榮、統領國內上下一心…萊科的種種的事跡,讓本應出彩的奧德蘭黯然失色。
街頭巷尾的談論每每到這,都不由為這位君主感到惋惜。
至于奧德蘭本人是何想法,無人得知。
從他在不少政策上對新帝國進行了效仿來看,應該對萊科沒有那么大敵意才對,直到這次的“求親”,別人才意識到,這位君王似乎不那么自甘平庸?
其他國家的國王對此表示理解。無論出于帝國日漸強烈的威脅,還是出于好勝心,奧德蘭想爭個高低無可厚非,要是情況合適,他們也不介意聯手。
在安看來,奧德蘭同樣有些捉摸不透——夜鴉手里,有關奧德蘭的情報極其稀少。
對方看起來很注重個人的情報工作,普通夜鴉成員很難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進行探查。
就目前而言,芙洛雅的調查需要時間,安暫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憑安自身的感覺,奧德蘭很難算得上友好。
叛軍相關的問題先不論,見面后,奧德蘭一上來就是一手陷阱:
詢問帝都護衛隊的種種,看似在試探安到底是不是那個對帝都護衛隊有絕對掌控權的萊科,但實際上是在挖名為“訪問團的組成合理與否”的坑!
國主親自出訪雖然是萊科起的頭,但訪問團本身的組成還是偏靠傳統,由萊科本人,和帝國的外交官一同組成。即便帝都護衛隊依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道理上說得通。
畢竟出行的是一國之主,帶些護衛,哪怕數量稍微多點,也合情合理。
整個交涉流程,萊科只起到定大方向的作用,其余的細枝末節還是要交給雙方的外交官進行商談。
看上去多此一舉,其實是必要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