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是崔文學口中常浩南所安排的“盤外招”。
當然,沒有丞相安居平五路那么離譜。
只是提供了一個驅虎吞狼的操作思路,讓歐直公司那邊有一些危機感。
而具體操作,也就是如何安排才能不那么生硬地讓雙方見面,這實際上是崔文學自己完成的。
不過無論如何,最后的效果是不錯。
因為皮埃爾那邊,確實有點急了。
實際上,這也是歐洲一體化面臨的一個巨大障礙之一——
哪怕只看歐盟的六個初始成員國,他們在歷史上的恩恩怨怨都多到根本數不清,相互之間的戒備和偏見哪怕不表現在明面上,也根本不是一紙協定就能消除的。
條約要是有用,張伯倫早就肉身封圣了。
更別提后面歐盟又饑不擇食地接納進來了一堆在歷史上就跟初始六國關系復雜的小國,乃至帶英這種居心叵測的攪屎棍了。
常浩南就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實際上,哪怕沒有美國的從中作梗,一體化的歐洲也不可能真正成為世界的一極,所以,他更要在歐盟得勢的這有限時間里,多薅點羊毛出來。
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很快過去,法方團隊也重新回到了會議桌前面。
不過這一次,他們已經沒了剛才那種優哉游哉兜圈子的心情。
在按照慣例你來我往了幾輪沒什么營養的內容之后,勒梅爾便裝作漫不經心地開口道:
“對了,崔先生,之前談判剛一開始的時候,貴方說過準備了兩種合作方式,剛剛咱們才只討論過第一種。”
“既然在貨款的數額上我們暫時達不成一致,那不妨討論一下第二種方案如何?”
實際上,到了這一步,意味著他已經開始妥協了。
因為正常來說,這種“別人給出兩個方案自己選”的情況本來就意味著失去了主動權。
應該是輪流提條件才對。
奈何他們來華夏之前準備的條件,在一開始被掀了底牌之后,實在是很難被提出來。
其實要是擱在往常,那漫天起價坐地還錢倒也并無不妥。
勒梅爾在談判的上半場也確實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想要等到形勢稍稍好轉,再提出己方的方案,然后一點點中和。
但休息過程中突然遇到的意大利人讓他出現了些許顧慮——
萬一雙方的條件差距過大,談判直接告吹,華夏人還能有B計劃,但歐直集團可就難了。
總不可能去找西科斯基合作吧?
別人是黑鷹直升機的制造商,然后你去找人家開發一種黑鷹的競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