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也想去親眼看看波斯人的F14是個什么情況—— 跟之前F4EC的項目不太一樣,由于F14要動的地方實在太多,加上需要升級的飛機數量也相對比較少,只有40架,因此至少有相當一部分的延壽升級項目需要在112廠,而不是波斯國內進行。 為此,盛京飛機工業集團還專門在老型號殲8的總裝車間里面騰出來了一塊地方,用來停放最先被送到華夏這邊的三架飛機。 對于112廠來說,常浩南已經屬于是老常客了,所以倒也沒整什么太大的排場。 只不過廠長和書記帶著領導班子親自到廠門口迎接了一波。 然后由老熟人,如今已經升任盛飛集團總工程師的何明帶著常浩南換好工裝,來到了后者再熟悉不過的那個總裝車間里面。 相比于殲11,殲8系列的生產如今雖然也用上了一些數字化發圖之類的新技術,但并沒有引入并行作業和協同裝配的脈動生產思路,還是用著傳統的總裝辦法。 雖然慢一些,不過這種時候反倒有了好處。 因為對于場地布置的要求幾乎沒有,能有個地方停飛機和組裝型架就行,很容易挪用一部分面積出來作為他用。 “這就是波斯人送過來的那三架飛機了。” 何明帶著常浩南走過兩架處在不同總裝進度的殲8B/D。 這是之前空軍下的訂單,還沒有完全交付。 在它們開始下料生產的時候,還算是華夏國產最新銳的戰機。 誰能想到,僅僅兩年之后,小甜甜就已經變成了牛夫人。 …… 二人來到被一個圍欄隔起來的另外一邊廠房。 這里正停著三架沙漠迷彩涂裝的F14A。 不過其中只有一架是完整的,另外兩架都已經被拆掉了標志性的后掠機翼和垂直尾翼。 “這架完整的是波斯在合同里面作為交換直接送給我們的4架之一,上面的意思是稍微大修一下,然后交給鼎新那邊的藍軍旅,組建一支類似美軍第65中隊那樣的高仿真度假想敵部隊。” 何明走到這架飛機旁邊,對常浩南介紹道。 后者上前兩步,伸手在這架還涂著波斯空軍機徽的F14上面輕輕摸了摸,尤其是可變機翼的部分。 由于各種原因,華夏航空工業完全錯過了從60年代到80年代的這波可變后掠翼潮流。 有很多個型號最初都計劃采用這種構型,但要么是因為技術或者成本問題最終放棄,要么是整個項目直接半途夭折。 雖然從馬后炮的角度講,這不能算是一件壞事。 但是單純從愛好和情懷的角度,多少還是有點可惜。 上一世,常浩南甚至都沒能近距離見過一架可變后掠翼結構的飛機。 現在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小小的心愿。 “這想法倒是不錯,只可惜美軍那邊的F14估計也快要退役了。” 常浩南的語氣里面稍微帶著些惋惜。 倒不是因為F14的退役本身,而是總算搞到幾架能飛的美軍現役型號飛機,結果對練的實戰價值卻大打折扣。 何明的心態倒是好得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