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既然對方都已經這么說了,因此常浩南還是接過來隨手翻了翻。 然后就發現,對方這直線電機,竟然是直接通過火炬-C.B.法拉利公司采購的。 型號跟MS45T三軸加工中心上面用的完全一樣。 常浩南有些無奈地搖搖頭,但同時心里又有點意料之外的驚喜: “沒想到搞硬件的人竟然也是我自己……” 不過,正事當前,他也沒有在這本技術手冊上耗費太長時間: “既然設備沒問題,那接下來一段時間,就需要把單晶定向凝固過程的模型建立出來,再確定工藝參數。” 常浩南把手冊放回旁邊的袋子,抬起頭看著眼前的設備。 片刻的沉默過后,他發現更遠處的幾臺設備應該都正處在生產狀態,只有這臺最新型號,可能是剛剛到位的緣故,并沒有啟動。 “你們現在是正在試制渦扇10的渦輪葉片么,還是在生產老型號的?” “在生產老型號,目前的生產任務主要是渦扇9和渦噴14,相比過去只是鑄造工段的時候,因為每個批次可以生產的葉片數量增加,所以綜合產量大概提高了3.5倍。” 馬立平雖然進入黎明廠的時間不長,但對于業務上的事情明顯已經滾瓜爛熟了。 “你們還在生產渦扇9?” 聽到對方的說法,常浩南屬實有點驚訝。 雖然他一直把渦扇9當成給渦扇10進行技術和工藝測試的驗證項目,但現在能在上面驗證的早就驗證完了,甚至渦扇9A都已經走過設計定型流程,準備批量生產了。 照理來說應該把業務還給鎬京那邊了。 畢竟人家幾乎就指著這一個型號過日子呢。 渦噴8每年根本造不了幾臺。 “嗯,渦輪盤、渦輪葉片和主軸部分都是我們負責生產。” 馬立平初入航空工業系統,對于之前的事情倒是了解不多,只當是常浩南隨口一問,扶了扶安全帽之后又繼續回答道: “聽說渦扇9A的訂單數量非常夸張,鎬發那邊應該是一時間拿不出足夠的生產能力,尤其是熱端部件這塊,所以只能委托給我們生產。” “渦扇9A有這么大的需求量?” 饒是常浩南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手主持了這個型號的設計定型和試生產,但還是覺得過于離譜。 在他的印象里,渦扇9A這個型號只用在了殲轟7A上面。 但他之前改電子戰飛機的時候就考察過產線,非常清楚這個飛機的產能。 哪怕全年無休三班倒,也就是二十來架的水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