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冬潮號此次出海的目的,就是潛伏在華夏劃定的演習海域邊緣,伺機盡可能多地搜集島城號驅逐艦的目標信息特征。 這實際上是來自第七艦隊的指令。 但體積巨大的核潛艇在水深相對較淺的東海很難施展開來。 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海自的腦袋上。 “那艇長,我們是準備坐底,還是……” 相比于經驗豐富的早川,大副林原在加入海自的時候就已經是1992年,并沒有經歷過跟紅海軍的斗智斗勇,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有點慌。 前者輕輕搖了搖頭: “不急著坐底,那兩艘驅逐艦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才能開到附近,我們得保持機動能力。” “算算時間,現在正在我們頭頂上的這架直升機應該快要耗盡燃料返航了,可能會有另外一架過來接替它,但我出發之前研究過那種法國生產的直升機,在搜潛狀態下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等那兩架直升機交接任務的時候,我們先把艇艏方向調轉90°,再等到第二架直升機回去,他們就會出現一個搜潛的空窗期,我們到那個時候全速離開即可。” 冬潮號的蓄電池可以支持潛艇以22節的水下航速航行超過一個小時,得益于優秀的外形設計和低噪螺旋槳,在使用蓄電池的情況下,這艘潛艇可以保證極高的安靜性。 足夠離開這片相對危險的海域范圍了。 早川冷靜的發言讓整個指揮艙重新恢復鎮定有序的氣氛。 雖然一般來說,潛艇在艦機協作的反潛模式面前沒什么反抗能力,但90年代的日本海自在技術水平上超過華夏海軍實在太多,打個平手似乎也…… 不是不可想象。 更加讓冬潮號上艇員們振奮的是,早川對于時機的把控非常準確。 在一次明顯長于以往的聲吶探測間隔中,潛艇總算完成了一個艱難的90°轉向。 接下來,就只要等到第二架直升機的燃料耗盡,出現下一個時間窗口了。 …… 應該說,早川洋二的計劃在紙面上沒什么問題。 只不過,他并不知道,剛剛才離開的第一架直升機,在對自己展開追蹤之前,就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搜潛作業。 所以,在節奏把控上出了一些問題…… “艇長,已經20分鐘過去了,那架直升機怎么……一點撤退的意思都沒有?”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剛剛才恢復了鎮定的指揮艙又重新緊張起來。 在擴展螺旋線的搜潛模式下,如今直升機的位置,已經距離他們只有10海里左右了。 吊放聲吶在原理上對目標方向的判斷能力比較弱,如果只有一架直升機進行搜潛的話,即便用主動模式發現了目標的距離,也往往需要多次測定才能最終確定具體位置。 但10海里,實在是有點太近了。 就連早川自己,也逐漸開始懷疑剛剛的判斷。 “艇長,再這樣下去的話,對方的驅逐艦可就越來越近了……” 大副的聲音又在旁邊響起。 相比于留空時間終究有限的艦載直升機,常規潛艇如果被水面艦艇纏住,那就是必敗之局。 除了上浮認輸以外幾乎沒有別的辦法。 早川本想找一個最穩妥的辦法離開,但對方直升機遠超預期的滯空時間讓之前的一切計劃都成為了泡影。 巨大的壓力之下,他最終改變了主意: “啟動蓄電池,保持4節航速。” 不過這個決定,做的有些太晚了…… 水面之上,首先返航補充消耗的法軍AS565直升機重新來到了任務區域。 雖然沒有數據鏈,但兩國飛行員仍然可以通過最基礎的無線電,用別扭的英語交流。 實際上,9696號機已經探測到了大約8-10海里以外的目標存在,但始終沒能難確定方向。 因此,徘徊了20分鐘總算等到支援的華夏聲吶操作員要求法軍直升機再投一波聲吶浮標。 后者完全不明就里,仍然以為這是正常演習內容的一部分,自然是依言照做。 甚至這次起飛他們還特地多帶了幾個浮標,試圖挽回一些剛剛提前返航的面子。 “看看這些華夏人,雖然他們的海軍裝備不算先進,但演習內容竟然如此逼真……” AS565直升機的駕駛員一邊用環形航線投放浮標,一邊用略帶感慨的語氣說道。 旁邊的副駕駛也對此表示贊同: “是啊,甚至比北約聯合演習更像是一場實戰,剛才在無線電里面跟他們對話的時候,我都感覺到了些緊張的氣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