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天以后,裝備工業司發布了國科裝發〔1998〕1號文,正式將“加快推進裝備工業技術研發,積極尋求對外交流與合作”列為九五計劃剩余三年的發展重心。 剛一開始,自然還是等著看笑話的人更多的。 畢竟,華夏過去在這個領域完全沒有話語權,市場也幾乎全都被進口產品所占據。 甚至很快就有媒體以《行政壓力下“放衛星”不可取》的標題,進行了一番冷嘲熱諷。 文中表示在國內機械制造領域體制僵化、水平低下的大背景下,所謂“對外交流與合作”根本不可能實現,充其量只能作為領導的某種“面子工程”而存在。 與其耗費大量資源做這種無用功,還不如實際一點,徹底放開產業政策,引入更有活力的私營資本,先從產業鏈低端部分干起。 一番慷慨陳詞,如果不是跟C.B.法拉利的簽字儀式都已經準備就緒,沒準常浩南自己都信了。 “這篇雄文,蘭司長可一定得收好,十分有紀念意義啊。” 常浩南把整篇文章看完,強忍著沒有笑出聲,把那篇占據了半個版面的文章遞給蘭新志。 “我準備找人裱起來,放在辦公桌上。” 蘭新志此時也沒了之前第一次看到類似報道時候的緊張感,整個人差點憋不住地跟著打趣道: “算是對我們裝備工業司工作的激勵吧……” “我倒是覺得你不如再等等。” 旁邊的丁高恒說著把一支煙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然后又塞回煙盒。 這兩年因為常浩南的緣故,他都快把煙給戒了。 “明天下午,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儀式就要舉辦了,我已經聯系好了兩大機關報和大公報,后天早上就能出一篇報道。” “到時候你把這兩篇內容放在一起,激勵效果可能會更好。” 常浩南更是直接提了個殺人誅心的建議: “干脆多裝裱一份,匿名寄給之前發那篇文章的報社……” 總之,裝備工業司的開門紅,就這樣準備就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