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用下次開會。” “這個問題……大體上有四種解決方案,至于用哪種,你們自己評估一下。” “啊?” 剛剛本來只是想給顏永年找個臺階下的林慶松直接人傻了。 這可不是茴字的四種寫法,只要多看看書就能知道,還沒什么實際用處。 應力分布不均勻導致的薄弱點開裂問題,不僅僅國內,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個巨大的難題。 一般情況下,如果影響不是特別大,就只能咬咬牙,更頻繁地更換零部件。 反正疲勞破壞本來也不是不能用,無非是個壽命問題。 而如果影響很大,那一般就只有針對性補強了。 包括林慶松的本職工作——重型車輛設計,也面臨類似的情況。 每一次都得花上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慢慢測試和解決。 結果常浩南一上來就是四種解法…… 常浩南示意顏永年先回座位,然后自己走到了講臺上面,拿起一根教鞭指著幕布上的設備模型: “在工作狀態中,在鍛壓機的上部由C型板、十字鍵、大拉桿、夾緊梁形成一個小的閉環力循。在鍛造過程中,液壓缸產生的力作用在上板梁上然后傳遞給C型板,通過十字鍵依次傳給大拉桿、夾緊梁,最后再回到C型板上。” “所以,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十字鍵和C型板之間的配合,此二者之間的接觸狀態,不但會影響力流傳遞的特征,還會對整機在各個方向的變形產生影響。” “所以重點在于,在組合結構有較平緩的過渡,使應力和變形順暢協調傳遞。” 講到這里,他回過頭,看向下面坐著的十幾個人: “到這一步,認可?” 眾人的反應有快有慢,不過基本都點頭表示能理解。 “那么,相應地解決方案就是。” 常浩南拉過旁邊的黑板,拿起一支粉筆: “第一,可以在不改變任何構件形狀的條件下,設置不均勻的過盈量,這樣不會削弱部件本身的強度,至于具體的方法,TORCH Multiphysics中提供了一個叫做‘粘合’的功能,可以把具有不同網格的兩部分粘連在一起……” “這里面,只要過盈量的設定滿足Δ(min)=pd(C1/E1+C2/E2)*10^3即可,其中E1和E2分別是被包容件與包容件材料的彈性模量……” “第二,是根據我剛剛進行的力流分析,對十字鍵和C型板的接觸面進行外形修配,減少受壓狀態下兩個零部件的位移量……” “第三,剛剛說到的開縫問題,實際上是因為預緊力和主作用缸的反作用力產生了一個附加力矩,可以考慮把楔鍵的下部修配成具有一定斜度的形狀,用以平衡這個附加力矩……” “第四個方法的思路和第三個差不多,不過是通過改變部件結構的方式實現……” 臺上,常浩南的思路越講越通透。 臺下,眾人也跟著他的思路奮筆疾書。 當然,寫著寫著,就只能奮筆疾書了。 思路只能回去以后再慢慢回味。 一直到寫滿兩面黑板,常浩南才算是把剛剛臨時想到的四種解決辦法給講清楚。 他回過頭,本來想問問大家的想法。 但看著或是皺眉思索,或是茫然無措的表情,這個問題終究是沒問出來。 有些話,說出來就不禮貌了。 好在能坐在這里的人,也都不會是泛泛之輩。 一時間跟不上思路只是因為他講的太快太跳躍,而不是真的完全理解不了。 回去多復習一下,總會明白的。 “常總,為什么會這么熟練啊……” 一個稍微年輕一些的技術人員看著面前自己的筆記本,長長地嘆了口氣。 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直接說我開了掛,只好在憋了半天之后回答道: “或許是因為,TORCH Multiphysics,是我設計的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