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主要是誰也沒往這個方向去想。
因為一般來說,能拿到這個級別大獎,尤其還是被邀請到大會堂領獎,也就是拿到了至少二等獎的項目,不可能是那種短平快的類型。
正常人一輩子能做出一個獲獎項目,基本就是祖墳冒青煙了。
牛逼一些的,也往往是隔上幾年才能參與第二次。
所以,之前倒是還從來沒出現(xiàn)過像常浩南這樣的情況……
好在幾個人的一陣閑聊下來,時間也過得飛快,很快便有場務人員進來通知,說已經可以準備進場了。
總算是讓有些尬住的氣氛恢復了正常。
休息廳內的一眾人見狀紛紛起身,朝外面的大會堂入口走去,在門口排隊,等候安全檢查——
這種超高規(guī)格的儀式,不說要出席頒獎的高級別領導,就是下面坐著的人,最差的也是一個研究領域內的泰山北斗,湊在一起自然不能馬虎。
萬一出個三長兩短,那損失可就大了。
還有一點就是,頒獎儀式是不允許隨意拍照的。
包括現(xiàn)場報道的記者也是經過千挑萬選,保證可靠才能入場,并且宣傳材料發(fā)表之前還要經過多輪檢查。
畢竟這個國家科學技術獎里面有相當多一部分都是涉密項目,不好出去亂傳。
其中一些涉密程度最高的,哪怕在現(xiàn)場都只會報一個代號,領獎人也會是申報單位另外指派而非第一完成人親自出面。
但是絕大部分一般層級的,就像殲8C還有渦噴14這種項目,為了給獲獎人員足夠的榮譽感和參與感,還是會寫出來。
只是在公開報道里面不能出現(xiàn)詳細信息。
畢竟如果不這樣的話,那整個頒獎儀式里面根本沒幾個項目完全不涉密,最后只會搞成謎語人大賽,也就失去一開始的意義了……
……
隨著儀式正式開始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京城本地人也陸續(xù)來到了會場。
常浩南重生至今已逾兩年,就算沒有刻意鉆營,以他的工作方式,人脈關系也很是不淺,自然又看到很多熟識面孔。
“劉院士,您這次怎么都得拿個特等獎了……”
劉院士自然是劉振響。
他出現(xiàn)在這里絲毫不令人意外。
SB101高空臺雖然原則上算是96年通過驗收投入的使用,但已經錯過了當年度的項目申報。
更何況,以這個高空臺為基礎的幾個重大項目,都是97年進行的。
其中也包括關于航空發(fā)動機測試標準的最終確定。
拿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屬于情理之中。
“誒,小常你可千萬別這么說?!?
劉振響趕緊擺了擺手:
“你是第一次參與申報評獎,可能還有所不知?!?
“所有獎項級別的特等獎都不是常設獎項,并不像一等獎一樣是從每年的申報項目中擇優(yōu)挑選,而是只有符合一系列嚴格要求的,才有可能入選?!?
常浩南當然知道特等獎并非常設,但之前還真沒研究過評獎細則。
之所以剛才篤定劉振響能拿特等獎,是因為上一世后者就拿了97年度的科技進步特等獎。
現(xiàn)在高空臺帶來的成果比上輩子多了不知凡幾,獎項級別肯定不至于掉下去。
于是開口問道:
“這還只是有可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