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又回來咯……” 常浩南打開車門,從后座鉆出來,緊接著深吸了一口盛京郊區的新鮮空氣。 他重生之后第一次親眼見證一個新型號的首飛就是在這里,是經過大范圍修改設計之后的殲8C03號原型機。 如今將近一年時間過去,無論是常浩南本人,還是112廠,乃至整個華夏的航空工業,都已經算得上今非昔比…… “好久不見,師弟。” 姚夢娜顯然已經在這里等了有一段時間,見到常浩南下車之后便迎上來,主動打了個招呼。 “好久不見,這邊的項目還算順利么?” 之前雖然也有過電話交流,但跟項目的問題畢竟不如面對面溝通來得直接。 “還好吧,都是我比較擅長的部分,數字化設計和生產,還有結構分析什么的。”姚夢娜輕輕聳了聳肩回答道: “我們已經開始著手把國產化殲11機體隔框的生產工藝從焊接改成整體鍛壓,另外增加了一些復合材料用量,不過這些都得等到至少第三批飛機才能用上了,前兩批的技術條件都和共青城產的原裝貨基本一致。” 就在二人聊天的功夫,一架黃色機身、灰色雷達罩的飛機已經從總裝車間中被拖了出來。 機頭上照例綁著大紅花。 常浩南現在甚至已經開始適應這個土味審美了,第一眼看上去竟然覺得還不錯。 之前他在香洲航展上也見過蘇30MK,但當時因為一直很忙,所以也沒機會細看,現在走到近處,才直觀感覺出這架飛機的體積之夸張。 不過眼尖的常浩南很快發現,這架飛機實際上已經跟之前的進口蘇27SK有了一點點不同。 “你們把翼尖掛架給換了?” 這架生產批號為110101的首架量產機已經換上了跟前世殲11B差不多的梯形雙層掛架,而不是原裝蘇27的一字型掛架。 當然,這項改動本身并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只是為了讓這個掛架能夠兼容翼展過于夸張的霹靂8空空導彈而已,并且在實際應用中,這個位置大多數情況下也會直接拆掉掛架而選擇電子戰吊艙,可以說并不是個多么重要的變化。 但這個象征意義就完全不一樣。 在112廠總裝下線的第一架飛機上,蘇霍伊就針對華夏空軍的實際需求進行了專門的修改,顯然是個良好的開始。 “是啊,這還是姚工之前提出來的。” 何明從后面走過來,跟常浩南并肩站在一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