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常佳瑤迫不及待地一邊系著腰上的帶子一邊從臥室重新出來,并興沖沖地想要向家里人顯擺一番自己身材的時候,就看到了這樣一幅三個人大眼瞪小眼的古怪場面。
這讓她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只好先把問題的后半句憋回肚子里。
“老哥?”
“爸?”
“媽?”
她試探著分別喊了一下三個人。
“咳咳……”
最后還是常浩南率先反應(yīng)過來,開口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
“現(xiàn)在這筒子樓的條件終究還是差了點,連個獨立的廚房和廁所都沒有,我媽一直在陽臺用個小煤氣灶做飯,衛(wèi)生和安全方面也差點意思……”
其實真要說現(xiàn)在這個地方條件如何如何惡劣,倒也不至于,畢竟在上一世,一家人也就一直在這么一棟樓里住到了新世紀之后。
90年代末這功夫,筒子樓還遠沒到后來那種都市傳說的級別。
畢竟是家屬院性質(zhì),住的基本都是同一個單位的,鄰里關(guān)系都很熟。
一直到大約2003年之后,原來的單位職工們大面積搬進新的住宅小區(qū),所以低價出租給了很多社會閑散人員,甚至根本就是有預(yù)謀的不法分子,導(dǎo)致原來的筒子樓區(qū)逐漸形成了類似棚戶區(qū)或者貧民區(qū)性質(zhì)的地段,治安情況一落千丈。
而這種情況在持續(xù)了幾年后,又隨著再往后的拆遷安置而逐漸消失。
所以現(xiàn)在常浩南剛一提出來要換新房子的時候,無論從理性還是感性角度上,常援朝和周莉夫妻倆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沒必要。
“這么多年不也都這么過來了么,再說過兩個月佳瑤也出去上學了,我跟你媽兩個人一星期估計也做不了幾次飯。”
常援朝輕輕摸了摸已經(jīng)有些發(fā)白的鬢角回答道:
“現(xiàn)在這地方舊是舊了點,但街坊鄰居處的都熟,冷不丁突然換個新的住處,我們可能還不太習慣。”
“是啊是啊,我和你爸倆再干個十幾年也就退休了,到時候沒準就搬去伱或者佳瑤工作的地方去,幫你們照顧孩子了,哪還用在咱們本地買新房子啊……”
周莉摘也在旁邊點頭應(yīng)和道:
“你先把面吃了吧,等會該坨了。”
常浩南夾起一筷子面,不由得苦笑。
對于自己父母這一輩人來說,確實很難想象未來十幾年間的華夏會出現(xiàn)什么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別說十幾年后,再過個五六年,如今在這筒子樓里的住戶就基本都搬走了。
鄰里關(guān)系確實很重要,但在這個總?cè)丝谶€沒有京城一個小區(qū)多的縣城里,無論搬到哪其實都不會有什么距離感。
“咱們只是搬個家,而且也不會搬到太遠的地方去,又不是以后不在本地住了,這些老街坊老鄰居還可以繼續(xù)聯(lián)系嘛。”
他把幾根咸菜夾進碗里,就著面一口吃下,然后繼續(xù)勸說道:
“剛剛我從機場過來的路上簡單問了一下,離著兩三公里遠就有一個剛剛建好不久的新小區(qū),交通什么的也很方便,離你們倆的單位還更近。”
“再說我和佳瑤就算去上學,逢年過節(jié)放假總也要回家的,像現(xiàn)在這樣還真有點住不開,總在客廳里面放個床也不是辦法不是?”
常援朝顯然開始動搖了。
顯然,第二段話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