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際上在這個年代,薩博飛機在華夏這邊的知名度甚至都未必比得上薩博汽車。
如果不是席博洋曾經通過各種渠道搞到過一些英文資料的話,他也不會知道這么個看似不太起眼的北歐小國,竟然還有自己的一套軍用飛機產品體系。
他把手中已經斷掉的筷子丟到一邊,看著屏幕上的圖片,重新靠回了沙發椅的靠背上。
還吃什么飯,這張圖已經足夠喂飽肚子了。
“真漂亮啊……”
回憶了一下薩博37那個奇奇怪怪的外形之后,席博洋頓時覺得眼前這架飛機雖然同樣采用了鴨翼+大三角翼的設計,但看上去還是順眼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機身中段纖細的“蜂腰”設計,突出一個性感,差點讓他一個大小伙子把持不住。
作為一個已經拍了很多年飛機的攝影師,席博洋基本上已經親眼見過了華夏空軍所有主力機型。
現在這架飛機給他帶來的吸引力,絕不亞于當年第一次看到剛剛來華的蘇27。
如果說后者身上的美感更多體現在重型戰斗機所具有的力量上面,那么眼前這架殲10的美感則更接近俊秀。
類比一下的話,前者像趙云,而后者像諸葛亮。
常看三國的席博洋很快這樣想道。
“只是不知道性能怎么樣……”
不同尋常的設計對于他來說算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這至少說明華夏的新飛機并不是簡單仿制已有的成熟型號,而是存在自己的獨特的設計語言。
而憂的是缺乏一個能夠作為對比的參照物,實在難以推斷性能如何。
創新這種東西,創好了行,要是創不好,反而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不過很快,席博洋回憶起了去年十一月份,自己在香洲親眼見到殲8C做飛行表演時候的經歷。
這讓他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氣。
第三代戰斗機,總歸要比二代半要強吧。
“我要求也不高,能比去年那架殲8C性能更好就行……”
席博洋一邊小聲自言自語,一邊把照片最小化,準備看看BBS上的其他人對此都有什么看法。
不出意外地,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對這個新奇設計的贊嘆。
如果說從殲8身上還能找出些許米格21和米格23的影子,那么這架應該會被命名為殲10的新飛機,至少跟主流的幾種第三代戰斗機都已經完全不同。
無論具體參數如何,這至少意味著華夏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有自身特色的飛機研發體系。
席博洋又往下翻了幾頁。
最開始的歡呼以及對攝影師的大段彩虹屁過去之后,話題還是很快收束到了飛機的戰斗力上。
“大小看著跟F16好像差不多,應該能跟F16比一比吧?”
“感覺這樣一來,咱們空軍的裝備體系就跟美國差不多了,輕重搭配的兩種三代機,也是大國空軍的標準配置……”
“這背景是一片藍天,連個參照物都沒有,你是咋看出尺寸來的???”
“你傻啊,機翼下面不是掛著兩枚霹靂8的模型么,而且旁邊還有一架教練8伴飛,對比一下就能知道了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