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僅不會,甚至在他到達132廠之后,還是由副總設計師楊韋親自帶進去的總裝車間。 “宋總,薛總。” 意料之中地,常浩南在那架正在進行最后一輪檢測的01號原型機前面看到了宋聞聰和薛熾夀。 到了眼下這個階段,他們二人作為總師和總工,能做的事情其實也比較有限了。 之所以一直呆在這里,主要也是圖個心理上的慰藉。 在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由于常浩南的加入,01號原型機并未在地面測試中遭受到那兩次重創,再加上制造工藝和生產管理水平的優化,因此并沒有出現上一世因為發現三滴漏油而推遲首飛的事情。 “小常啊,過來看看這架飛機。” 在簡單打過招呼之后,薛熾夀直接把常浩南拉到了旁邊。 夕陽從廠房玻璃中透過的余暉籠罩在01號原型機的機身上,泛起一層金色的光澤,如同沐浴在圣光中一般。 這當然已經不是常浩南第一次看到殲10。 跟前世的首飛狀態相比,眼前這架飛機在硬件上的變化不大,主要區別基本集中在看不見的軟件部分。 尤其是飛控程序,在把常浩南設計的喘振預測和主動控制系統整合進去之后,幾乎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盡管這不會直接提高飛機的性能邊界,但一方面有利于飛行,尤其是試飛過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飛行員更有信心地嘗試壓榨出這架飛機的潛力極限。 過去為了降低風險只能發揮八成實力,而現在卻可以發揮九成甚至九成半,實戰水平自然會獲得一個明顯進步。 常浩南和楊韋一起,緩步繞著飛機走了一圈。 這架飛機,確實怎么看都看不夠。 只不過,在第二圈轉到一半的時候,他卻突然微微皺了皺眉。 因為在習慣性查看機翼下方的時候,常浩南想起了一件后來讓空軍怨念甚久的事情。 “楊總,我看咱們這架飛機,機翼最內側的掛架接口跟外面兩組好像不太一樣?” 他回過頭向身后的楊韋問道。 實際上,作為重生者的他當然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殲10的機翼內側掛架在設計時基本考慮專門用于攜帶副油箱,并沒有設置高容量的數據信號接口。 導致這兩個位置最為優越的掛架無法攜帶制導武器,即便在無需副油箱的場合,也只能使用最簡單的無控炸彈或火箭彈。 這樣做一方面是能省點成本,但主要還是為了給機翼內部留出更多的空間塞油箱。 過去華夏空軍裝備的所有型號幾乎都是如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