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可以趁著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的機會,給承接了這項大活的廠所專門去傾斜一些資源。 “還沒最終確定。” 梁卓平說著又從包里掏出了一份資料交給常浩南: “上次我看你給丁主任的那份報告已經非常詳細,所以咱們系統內各個航空動力相關廠所的情況和水平,我也就不多跟你廢話了,總之除了606所和黎明廠之外,其它的幾家眼下肯定是不具備單純靠自己完成這種項目的能耐,但盛京那邊要集中力量負責渦扇10的研發和渦噴14生產,短時間內恐怕又沒辦法騰出精力。” “所以,丁主任的意思是,在這件事情上,要配合浩南同志你在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上準備部署的工作,根據在渦扇10項目上,伱給各個廠所分配到的資源決定到底誰來負責D436T1的國產化。” 后者接過資料,整個人差點沒繃住直接笑出來—— 這波啊,這波是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 華夏這邊雖然表面上有不少機構都在造航發,但正兒八經有完整研發生產能力的,除了盛京,就只剩下建寧。 但后者主要是搞渦軸和渦槳動力的,盡管跟渦扇的原理相同,但具體技術路線還是有很大差別。 況且實力也非常弱。 這樣一來,總歸都是要獲得技術援助才能推進下去,那就不如放到航發產業大會上一并給辦了。 只不過就連常浩南自己也沒想到,丁高恒會直接把這件事情的決定權放手到自己這里來。 他手中的資料是D436T1發動機總裝過程中需要的一些技術能力。 作為一款相當先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哪怕只是總裝,對于過去只生產過渦噴乃至活塞發動機的華夏航發制造廠來說,也絕對是個不小的挑戰。 從技術延續性的角度,位于鎬京的430廠無疑最適合接手D436T1發動機的生產任務。 他們過去就負責生產轟6使用的渦噴8發動機,對于中涵道比航發多少算是有些經驗,并且手頭還有斯貝MK202也就是渦扇9這么個華夏渦扇航發的獨苗,至少有相關的產業底子。 雖然430廠并沒有專門配套的研究所,但他們多年以來在對渦噴8進行生產和改進的過程中,還是拉起來了一支自己的技術隊伍。 總歸是值得培養的。 而且,鎬京距離京城和盛京都比較近,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優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