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突如其來的吹捧讓常浩南有點發懵。 他在此之前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事情,實在是看不出什么東西來…… 好在懷國莫緊接著就繼續說道: “海軍那邊的楊書玉同志都已經跟我們說過了,之前圖波列夫方面向我們放松口風,說可以出口圖22M3轟炸機,這件事情當時的爭論很大,海軍和空軍的代表都一時間拿不定主意,最后還是你幫他確定了反對意見?!? “事后看來,這應該是圖局想要自救的一步棋,有了訂單,就可以抓住至少一家工廠保住生產能力,實現以拖待變?!? “結果啊,圖波列夫那邊沒想到,前些年對圖22M3有些興趣的我們這次根本沒有回應,給他們來了個措手不及,這不,在客機方面的態度就已經軟下來了?!? 常浩南恍然大悟。 圖波列夫現在的情況其實跟滬飛差不多,都面臨著因為沒訂單而被迫停產的局面。 而且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能力,一旦停產,配套工廠很可能直接另謀生路。 航空制造業這東西,一旦停下來個幾年,再想恢復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并且,本來有意愿的客戶在發現你已經喪失生產能力之后,也肯定會受到影響。 所以單從邏輯關系上說,確實是常浩南當初一句話,導致了圖波列夫眼下的危局,進而促成了他們在客機領域主動拋出橄欖枝。 當然,這中間的細節都是懷國莫腦補出來的,實際上常浩南當時只是單純覺得在航程和載彈量并無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單純的超音速轟炸機對于我軍戰斗力提升不大而已。 不過無論怎么說,結果總歸是好的,而且也確實講得通。 于是他也就順理成章地認了下來: “沒辦法,咱們現在的財力也有限,只能優先選擇最重點的型號,就眼下的情況看,搞到一種中型客機的生產能力,幫滬飛保住產線、工人和班子團隊,才是當務之急。” 自從去年下半年,民用航空業的領導權也被國防科工委拿到之后,負責大飛機生產的滬飛也順理成章地完全被納入科工委系統管理。 人家已經納了投名狀,那自然也需要給點甜頭才行,總不能剛一進到伱軍工系統里面,就連訂單都混不到,那說出去可就難聽了。 當然話說回來,上一世的這個時候,滬飛還在繼續搞MD90和轉頭去產AE100兩個完全沒出路的方向中間搖擺不定,如今怎么都要強得多。 “是啊,不過除了咱們重點關注的圖204之外,圖波列夫方面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型號,是一種大概100座的支線飛機,圖334?!? 懷國莫說著把另外一份資料推到常浩南面前, “我去考察的時候,在那邊看到過這個型號,不是很大,起飛重量比我們的運8還要小一點,40噸出頭,倒是基本能壓住我們和歐洲達成的互認協議上限,對方估計也是想要通過我們,把歐洲的型號適航給拿下來,這樣以后就算賣不到歐盟,也更容易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只是我們在考慮的是,40噸級別的支線客機,咱們有沒有可能全靠自己搞出來?” 顯然,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各種驚喜之后,科工委的思路也已經狂野起來了。 畢竟60噸的運8都造了,40噸的支線客機看上去也能照量一下。 聽到這個想法的常浩南有點難繃。 他雖然有掛,但也不是那種直接轉起來的暴力掛,基本法還是要遵守的。 客機和軍用飛機的設計原則就完全不一樣,由于要考慮到舒適性和經濟性問題,難度其實要比同級別軍機大得多。 別的不說,前世與圖334基本同級的ARJ21-700,在獲得了大量國外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從2002年開始設計,直到2006年才開工建造第一架原型機,2015年交付運營。 哪怕常浩南把后面的工作重心放到客機上面去,以華夏目前的總體技術水平,這個過程最短也得三四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