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葦媽媽小名阿梅,阿葦長相綜合父母的優(yōu)點,尤其繼承了她媽媽的皮膚,出挑得白。 盧先生祖上是書香門第,解放后因為成分不好,家境漸敗,親戚也不再往來,倒是同鄰居阿梅父母關(guān)系很好,也應(yīng)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的老話。 阿梅家是外鄉(xiāng)人,對外和氣、熱心,但從不提祖輩的事情。 60年代初,他們來到這里,當(dāng)時阿梅娘已經(jīng)快生了。具體怎么落戶的?也有些玄乎,因為,大人不提,他們家規(guī)矩重,也不會去過度關(guān)心別人家的私事。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都是不是什么大事。 他比阿梅大兩歲,一起穿開襠褲,一起到河里抓魚,阿梅一直是他的小尾巴,總是“阿忠哥哥,阿忠哥哥”得喊。 到了上學(xué)年紀(jì),也沒有個忌諱。弄得村里的小伙伴,碰到他就怪聲怪氣地起哄說: “阿忠哥哥——你媳婦找你咯!你媳婦兒找你咯……” 那個時候,男女之間的關(guān)系是比較隱晦的,談情說愛也見不得光,因此,他對阿梅也逐漸疏離。 后來,盧先生決定去參軍,這樣的決定雖多少有些突諤,然而,在那個時代,人人覺悟高得幾近真空袋里的果蔬,如何會考慮自己適不適合? 而后,在部隊一次執(zhí)行任務(wù)時,盧先生光榮負(fù)傷,雖然立了二等功,但腿傷著了,落下了不甚明顯的殘疾,卻不能遠行……他也因此得了一筆復(fù)原的安置費,就回家鄉(xiāng)了。 沒成想,阿梅一直在等他,也不嫌棄他落下的殘疾,毅然與他領(lǐng)證,結(jié)了婚。 阿梅心靈手巧,燒得一手好菜,女紅也是能手。于是他們用安置費開了一家小餐館,因為價格公道,生意越做越大。 然,生意好了,盧先生卻不會做菜,腿腳也不方便,因此,餐館的重?fù)?dān)全部壓在阿梅的身上…… 本想積點錢再要孩子,可事與愿違,阿梅還是懷孕了,她舍不得打掉,更是信誓旦旦:能吃得消,一定沒有問題。 可懷孕不到7個月,廚房的魚碰巧跳出來,地上的水沒有及時清理,毫無懸念,阿梅滑倒了,羊水破了,孩子也早產(chǎn)了。 因為難產(chǎn),醫(yī)院離得遠,孩子出生時,2斤都不到。阿梅生產(chǎn)時,也大出血,從此落下了病根,身體一直沒有復(fù)原。 后來,盧先生開始學(xué)做菜,開始雇幫工,有時父母,岳父母也會來幫忙,帶孩子…… 阿葦從小就很聰慧乖巧,但由于早產(chǎn),發(fā)育不良,聲帶破損,幾乎沒有聲音。 阿梅撐到阿葦初三,就再也撐不下去了,不甘不愿地離開了人世。 而阿葦非常懂事,初中畢業(yè),志愿填寫,毅然選擇了烹飪職高。其實,她從小就很有繪畫天賦,老師當(dāng)時也到家里來做思想工作,讓她堅持自己的理想……但阿葦是鐵了心,執(zhí)意要上烹飪學(xué)校,老師也拿她沒有辦法。 ………… 說到這里,盧先生淚流滿面: “作為丈夫,不能給妻子安逸的生活;作為父親,不能給女兒理想的生活,我這一生是不是很失敗?是真的很失敗啊——” 我不知怎么安慰他,因為這個故事有點狗血,那個時代,我也很陌生……我真的一時緩不過來,就是一味呆呆的看著他,也忘了喝茶,嘴里滿是苦澀…… 良久,才想起該說些什么: “……怎么會呢?阿葦和阿姨一定覺得很幸福,呃~日子只會越過越好,正所謂否極泰來,壞運氣很快就會過去的,盧先生……您還年輕,僅僅還只過了上半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