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把自己丟到一個郊縣,那里屬于江南,周邊都是水,多雨,連著那里的女孩都水靈靈的,冒著新鮮勁兒。 在這里,我可以靜靜心,畫畫破敗的平房,放慢自己追逐的腳步,減慢心跳,讓自尊,讓皮囊徹底休養(yǎng)。 初秋的水鄉(xiāng),沒有盛夏的炙熱,卻多了份豐饒。這里水產(chǎn)多,新鮮,還便宜。只是,缺個會料理的人,把它們變成美味,這個是唯一美中不足的事情。 乘船在蘆葦蕩,聽船婦搖漿的聲音,倒是真有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意境,成熟的蘆絮,被秋風揮灑去高處,又紛紛揚揚,落到河面上。再慢慢、慢慢沉入水底,我就看著它們,飛起,又落下,輕浮水面,又沉入水底,人生似乎在被它們用啞劇的形式,演繹了一遍,又一遍…… “這位阿姨,您知道這一帶,哪里有包吃包住的地兒嗎?關鍵是價格還得便宜——”我決定打破這單調(diào)的船槳聲,當然,我也覺得有些餓了。 “嗯——有啊,有啊,我一會兒帶你去。周村那里有家旅館,在河邊,那里的姑娘燒得一手好菜,還蠻有點名氣的。老板厚道,價錢也不瞎來腔,就是生意太好了,不一定住的到,要看你運氣啦!” 我這才定睛細看船婦,她穿著扎染藏青細花的外套,頭巾也是制服一般同色系的,陽光在她的肌膚上沉淀出淡淡的曬斑,但是她笑得很燦爛,牙齒白森森的,魚尾紋也透出善意。 “哦,那麻煩您先帶我去看看吧,沒準我運氣爆表呢!”我邊說邊報以憨笑(我自認為最老實忠厚的微笑)。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魚香樓”,這名字俗氣,卻也妥帖,這里都是湖鮮,魚蝦為主,叫這名兒,總比“金滿樓”,“銀滿樓”要稍稍高雅一點兒。 船婦引我上樓,這是一座古式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內(nèi)部樓梯,窄而陡,沒有一點功夫,還真走不那么利索。餐館外觀雖不像吊腳樓,但沿河而建,倒帶著點類此的風格,頗具特色。 我選了靠窗的桌子,擺設簡潔古樸,光線也較充足。隨手翻開菜單,手寫的,筆跡還算工整,價格也蠻公道…… 樓梯上傳來腳步聲,上來一中年男子,五官清俊,面帶微笑,臉色卻有些病態(tài)的蒼白,灰色襯衣,深色長褲,氣宇軒昂,他大概是酒樓老板吧? 我選了剛剛看到的一些湖鮮:鮮蝦二兩(這是個人經(jīng)驗,二兩和三兩差不多),白魚一條,一盤炒螺絲,再一個時鮮蔬菜,半斤他家自釀的米酒,而后就慢慢品茶,慢慢等待。 太陽不是那么強烈,規(guī)規(guī)矩矩地鋪進屋里,讓這餐廳透著點暖意,秋風時不時跑進來,與電扇較勁兒,我靠在椅子上,小寐…… “先生,除了蔬菜遲一會兒,您點的湖鮮都齊了——” 我被一陣“氣聲”驚醒,這聲音太特別了,明明感覺她使了全力,可音箱卻沒連上線。她說話的意思,我都是蒙的。 我抬頭端詳聲音的發(fā)射源,卻不免被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