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后派遣了張勇為知州助理治理川蜀地區,更是給予了他“便宜行事”的權利。】 【而張勇也沒有辜負趙光義的期望,他放寬了屬川蜀地區的商業政策,取消了各地的博買物、對茶葉、紡織業的又一次稅收,同時輕徭薄賦,鼓勵開荒,最后經過數年,蜀地漸漸重歸平靜。】 【張勇也被譽為治理蜀地的名臣。】 —— 宋朝,淳化四年。 趙光義終于徹底的放寬了心,看來起義終究還是平了。 還好自己還有張勇,足夠謹慎,智謀頻出,總算是余波徹底的的平息了下來。 大宋總歸沒有在自己手里消亡! “張勇?” 趙光義開始回憶這個人,好像是樞密院的學士,似乎當年和寇準同為進士。 身旁的內侍急忙回應到:“陛下圣明,此二人確實是是同一年的進士!” “太平興國五年的進士,看來還有不少賢才啊!” “來,讓我看看那一年還有哪些人才沒被發掘!” 趙光義大手一揮安排了下去。 —— 明朝,洪武十三年。 皇子們紛紛覺得還不夠過癮:“這就結束了?怎么著不得再來一點影響?” 大皇子朱標走了過來,加入了小弟們的聊天團體:“影響自然沒有徹底消除,估計在此后多年,宋朝在蜀地的各項政策都會極為謹慎和用心,不然當年動亂的那一批人極有可能再度鼓動起兵。” 【當然,川蜀地區由此帶給宋朝的心理陰影無疑是巨大的,此后,宋朝對于蜀地的政策可謂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濟上減輕賦稅、政治上嚴格控制、并以此為標準多年實施。】 【宋朝其余各地皆以此為學習對象,就連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打算在蜀地建立一個“市易物”的時候,一部分官員還依舊小心翼翼,生怕再鬧出當年的亂子。】 【得到王安石的再三保證的時候,才準許在蜀地推行。】 第(3/3)頁